玉米期貨應吸取大豆市場教訓回避市場風險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9月14日 06:23 上海證券報網絡版 | |||||||||
有關專家稱要充分研究利用玉米期市回避風險,避免國際資本再次高位狩獵中國買家 在日前舉行的2004年中國玉米(資訊 論壇)市場論壇上,有關專家指出,在當前糧食市場新格局形成階段和玉米期貨上市之際,應吸取大豆(資訊 論壇)市場的教訓,充分研究利用玉米期貨市場,指導企業生產經營,回避市場風險,避免國際資本再次高位狩獵中國買家。
中國糧食協會會長白美清在論壇上表示,隨著我國糧食工作走上市場化、國際化軌道,以及國務院批準玉米期貨上市交易,我國糧食行業開始形成內外結合,期現結合的大糧食、大流通、大市場多元化新格局。糧食價格波動的頻率和幅度加快加大,如何掌握和熟悉市場就成了一個緊迫的課題。我國的行業、企業及研究部門應大力研究國內外市場,不僅要研究市場現狀,而且要研究市場趨勢;不僅要研究現貨市場,而且應研究期貨市場;不僅要研究如何從市場獲益,還要研究如何從市場回避風險。 他說,我國糧食、油料等農產品(資訊 行情 論壇)走向市場化、國際化道路,參加國際大市場、大競爭,從近幾年的實踐看,受益匪淺。但今年我國油脂行業進口大豆風波是我國入世以來農產品遭到的一次重大挫折,教訓深刻。今年,國際投機資本利用我國大豆加工能力過大,急于進口的心理,聯手哄抬豆價,國內許多企業未及時利用期貨市場進行保值,致使大豆進口出現重大損失。這次風波造成一部分大型榨油廠損失嚴重,有的甚至一蹶不振,造成幾乎全行業虧損,而大面積違約也有損我國油脂行業的信譽和形象,其影響將不可能在短期內消除。 大豆和玉米是農產品中進出口量最大、影響面最寬的商品。國內玉米每年產量達1.2億噸,出口四年來平均是1100萬噸。9月22日玉米將進行期貨交易,玉米產業發展也開始進入新階段。 白美清特別提醒玉米產業要從大豆汲取經驗教訓,借玉米期貨推出的機遇,搞好玉米市場及經營,既能為三農服務,為主產區農民服務,又能為加工企業、流通企業及經營企業服務。 大連商品交易所副總經理郭曉利表示,今年玉米生產和進出口狀況發生了大的變化,玉米市場面臨進一步放開的形勢,企業經營難度明顯加大。玉米期貨的推出,為糧食現貨企業在新形勢下規避市場經營風險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工具。有了玉米期貨,意味著未來玉米市場的價格可以早知道;現貨經營企業在核算出相對精確的經營成本之后,期現間套利交易的可能和便利,將使玉米價格波動的風險變成市場機會;通過期貨市場的套期保值交易,企業可以為已經看到的現貨經營利潤買上保險。 國家糧食局調控司副司長陳家極也表示,要健全糧食市場體系,利用期貨市場降低市場風險。目前大豆、小麥(資訊 論壇)期貨運行較平穩,發展玉米期貨也有基礎。國有糧食企業在期貨市場進行套期保值可控制經營風險,而以前我們經驗不足。 農業部政策法規司副司長張紅宇說,期貨市場對農民增收的作用應該更大。據他的調查,批發市場價格對生產者沒有影響,對交易商有利。對農民而言,在信息提供、種植意向方面,期貨市場是最有用的。期貨市場對加工者也有積極意義,他們可以規避風險,鎖定利潤和成本。上海證券報記者許峻 相關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