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評論 > 警惕熱錢灼痛金融安全 > 正文
還有人說,目前流進來的熱錢大部分都是海外華僑的錢和貪官污吏轉移出去的資產,只不過是變了一個FDI的身份進來而已。而在這個過程中,國內的銀行、海關和監管部門等能讓其大搖大擺地進來,那么到時開綠燈出去也不是沒有可能。
另據媒體的報道稱,一些狙擊越南等亞洲其他國家的西方游資又開始轉道中國。在這種關鍵時刻,管理游資的流進流出、加大境內資本管理、建立危機防火墻,實有必要。
熱錢和“走私”加劇中國的通脹
熱錢加劇中國的通脹、放大中國的貨幣供應成數,或許大家都不難理解,因為熱錢通過民間借貸等渠道流入中國的生產領域,不但輸入了通脹還輸入了金融風險。
在“兩防一緊”(防過熱、防通脹和緊貨幣)的宏觀調控政策背景下,高額的存款準備金率使得一些小銀行吃不消,加之A股市場蕭條,導致房地產企業在A股上市融資的路被堵死,從而一些小型房地產企業面臨著資金鏈斷裂的危險。這時,一些游資和外資則通過他們的合資企業、民間借貸渠道,向中國流動性不足的企業提供“融資”、過橋貸款等服務,表面上發揚了“救死扶傷”的白求恩精神,但實際上他們不但獲得了高額利息,而且這種“內緊外松”的貨幣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中國央行的“從緊”政策。
還有一些國內企業在境外融資,以及境外PE和風投大規模輸入流動性,不但對沖了央行“緊縮”的貨幣政策,也加劇了M2的供給和經濟通脹。
“走私”如何加劇通脹?或許大家會發出疑問。目前,在中國的邊境口岸,大米、豬肉和成品油成為走私品,這聽起來有點不可思議,但是畸形的價格體系使得中國的“緊俏商品”流出去了,而換回了“廉價”的美元,從而“低端的貿易順差”和國內這些商品供給更加不足,于是導致通脹水平更加嚴重。
如果再不及時切斷這些路徑,央行繼續盲目地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和加息,反而給外資拓寬了投資出路和變相提高了風險溢價,這會苦了國內的銀行和企業,使得國內銀行支付能力逐漸不足、國內高利息融資的企業會被壓榨得奄奄一息,這樣不但加劇了內在的經濟結構風險,而且在對待外資撤出時就沒有任何的應付能力,一旦外資出逃,內憂外患會同時爆發,而且通貨膨脹不會因為單一的貨幣“緊縮”而發生任何改觀,一旦貨幣政策失靈或者因擔心“滯脹”而放松貨幣,到時惡性通貨膨脹將會肆無忌憚。
如何防患于未然?
當下的中國宏觀經濟,在國內通貨膨脹、價格體系畸形、本幣升值、金融業加速對外開放,以及在全球通脹、全球資本市場熊市的大背景下,熱錢大量涌入套利,這不但加劇了中國國內的各種矛盾,而且嚴重威脅著中國的金融安全和經濟安全。
近期,中央高層率領外匯局、商務部和海關總署的同志分兵幾路赴沿海各城市調研外貿金融,除了調研、督促經濟結構轉型外,查訪熱錢、協調管理跨境資本流動可能是重中之重,并從某種程度上將防范熱錢等同為防止中國經濟的大起大落。如果仔細瀏覽國家外匯管理局的網站,就不難發現,外匯管理局聯合商務部、海關總署頒布的《出口收結匯聯網核查辦法》(決定自2008年7月14日起對出口收結匯實行聯網核查管理),這可能是此行調研的最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