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CPI:央行的闡釋更合理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4日 11:10 上海金融報
央行《二○○七年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對中國CPI作了一個比較全面深入討論與分析,既基本上澄清了國內早些時候對CPI概念的誤導,也確定了未來央行貨幣政策走勢與決策判斷的重要基礎 本期專家易憲容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 最近,央行《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發表之后,市場上的解讀不少,但是多數人僅是放在對價格上行壓力、通貨膨脹風險的關注上。但實際上,《報告》除了對2007年二季度金融市場的情況一般性描述之外,更重要的是圍繞著市場各種價格表現機制(如利息、匯率、消費價格等)來闡述央行的基本觀點,從而為央行未來貨幣政策確定新基點。所以,整篇《報告》新意的地方很多,本文僅就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角度來分析《報告》對CPI理解、界定及基本立場。可以說,由于CPI在央行貨幣政策參數中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數據,因此,對CPI的理解也就決定央行未來貨幣政策的基本態勢。 重視整體CPI內在的經濟邏輯 對于中國的CPI,無論是居民現實生活的感受,還是學者的研究,市場早就對它十分質疑。每當市場對中國CPI質疑嚴重時,相關的職能部門總是以所謂的“專業性”輕描淡寫地甚至是誤導性地解釋,這就使得目前中國的CPI越描越黑,即民眾與企業對中國CPI認受性越來越低。 比如說,今年上半年,國內的CPI同比上漲3.2%,6月份CPI同比上漲4.4%。職能部門解釋時只強調上半年CPI數據,而不是6月份CPI數據,甚至于說6月份CPI上漲主要是食品價格所導致,如果以核心CPI來衡量,國內物價指數其實是十分穩定的。還有,當廣東的居民質疑當地的物價上漲難以忍受時,為什么政府公布的CPI那樣低?政府相關部門的解釋是在于食品價格暫時性上漲、在于民眾只感覺到價格上漲的部分而沒有感覺價格下跌的部分、在于房價上漲以國際慣例不計入CPI。其實,最近物價的上漲,無論是從長期因素還是基本面因素來看,這種價格上漲是中國現實經濟生活發展的必然結果。 對于中國的CPI,為什么理解差距會這樣大?如何對中國的CPI做一個合理的解釋?可以說,央行《報告》對此有自己一個清楚的學理解釋及明確的思路,表明核心CPI概念不適應對中國經濟的理解。 《報告》指出,核心CPI作為剔除暫時性因素影響的潛在通貨膨脹,它反映了價格變化的一般趨勢。盡管大多數中央銀行把核心CPI作為密切關注的一個重要指標,但是核心CPI可以根據價格指數的不同分為核心CPI、核心PPI、核心PCE(消費支出價格)等。而且各國央行對核心CPI界定也是不一樣,如美聯儲扣除食品與能源的PCE和CPI、日本央行扣除新鮮食品的CPI、歐央行扣除未加工食品和能源的 CPI。也就是說,對于核心CPI,各國央行界定是不一樣,如果僅用套用一個核心CPI來解釋中國通貨膨脹問題,那是沒有解釋力的。更何況是,近年來隨著全球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持續上漲,核心CPI和整體CPI出現不同的走勢,主要國家央行對核心CPI的關注正在受到越來越多的質疑,一些經濟學家和央行官員提出僅關心CPI可能低估通脹風險。因此,近年來一些采取通貨膨脹目標制的央行已經紛紛把貨幣政策目標從核心CPI轉向了整體CPI,即使美聯儲也是如此。 還有,從學理上來說,強調整體CPI的重要性還有,一是由于食品和能源是經濟生活中必需品,其價格不一定會在短時間內逆轉,而且其價格的變動一般具有第二輪影響,即會傳導到其他價格上去;二是貨幣政策如果不關注食品和能源價格的上漲,可能會誘發居民的通貨膨脹預期,影響貨幣政策的信譽,從而不利于控制通貨膨脹;三是食品和能源等價格的較快變動可能包含有反映未來價格變動趨勢的有用信息,簡單地將其剔除,不利于準確把握通貨膨脹的走勢和控制通貨膨脹。也就是說,食品與能源作為生活必需品,其價格具有不可逆轉性及傳導性;食品與能源的價格變化包含著整體價格變化的信息;如果貨幣當局不關注其價格上漲,對居民的通貨膨脹預期有誘導的作用。這就是重視整體CPI內在的經濟邏輯。 重點在整體也關注細項 《報告》中,在中國沒有公布核心CPI指標的情況下,央行在關注整體CPI同時,也關注構成CPI的各個細項價格的變動。這里請注意,央行《報告》包含的意義是,從一般性來說,整體CPI是央行關注的重點,這與各國央行關注點是一樣的。但是,央行又注意到中國的CPI權重與他國CPI權重差異性。這就是我一直在討論的中國CPI分類大類選擇可以與國際慣例相同,比如把消費品分為八大類,但消費品小類分類與權重則相差甚遠。比如,中國食品類權重為33%以上,居住類權重為13%,而且美國的食品類權重為13.9%,居住類權重為42.7%。大類分類可以一樣,但其中的權重不同,其CPI對居民消費傾向與消費模式的含義是迥然不同的。我想,這就是央行《報告》之所以關注CPI各個細項的根本所在。 比如說,《報告》就表明,與發達國家不同,我國居民的恩格爾系數依然較高,食品價格在我國CPI中的權重約為1/3,從歷史數據看,糧食價格波動是導致CPI波動的主要力量。因此,對食品價格變動的影響要給予足夠重視,而不是剔除出什么核心CPI。在此,《報告》明確的表示,食品價格的持續上漲或維持高位,會增加居民的生活成本,誘發高通脹預期,可能導致成本推進型的通貨膨脹。更何況,目前國內食品價格、肉類產品快速上漲并非一種暫時性的行為,也不是價格上漲翹尾因素,而是一種制度性因素所導致的結果。 試想,資產價格在全面快速上漲,上游原材料、能源等價格都在上漲,憑什么農產品的價格不會上漲。而且最近有些政府部門試圖通過行政手段來平抑食品價格上漲來減少國內通貨膨脹的壓力,其實這是根本就沒有把握中國通貨膨脹的特質。正如《報告》指出的,目前國內糧食價格的上漲除了受氣候和自然災害等因素影響外,還與我國耕地面積減少、務農勞動力減少和工業用糧快速增長密切相關,加上國際糧食價格上漲及制度性因素的改變,國內食品價格上漲是一個綜合性趨勢。這些信息對貨幣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總之,央行《報告》對中國CPI,就國際經驗、中國實際及CPI含義,作了一個比較全面深入討論與分析。這些分析既有學理性的基礎,也有經驗性的支持;既基本上澄清了國內早些時候對CPI概念的誤導,也確定了未來央行貨幣政策走勢與決策判斷的重要基礎。正是從這點上說,《報告》對CPI的解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