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聞之:通脹的傳染源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1日 16:04 經濟觀察報
聞之/文 通貨膨脹就像一種沒有特效藥的傳染病。現在,這種傳染病正在中國蔓延。中國人民銀行在8月8日發布的二季度貨幣政策報告中,表達了對通貨膨脹的高度擔心,或者說,這也是自新一輪經濟周期以來,央行對通脹最為擔心的時刻。 央行的擔心當然有道理。最大的理由就是,價格上漲的趨勢開始傳染。從糧食、肉禽蛋價格,到下游的食品加工和餐飲業,誰也不知道下一個被傳染的是誰。不過,通脹這種傳染病有一種自我強化的能力,病毒在傳染過程中會放大,一旦失控,誰都知道后果會怎么樣。事實上,過去20年,中國人對通脹有著刻骨銘心的記憶。 8月13日,國家統計局將發布7月份的消費物價指數(CPI),目前,各大投行的分析師都已經提高了對CPI的預期。央行也認為,綜合國內外因素判斷,當前物價上漲并非僅受偶發或臨時性因素影響,通貨膨脹風險趨于上升。 對于一種病毒,克制它的最好的方式,就是找到傳染源。幾個月前,當肉價剛剛開始上漲的時候,我們認為物價上漲有偶然因素,比如說,肉價上漲,原因是藍耳病導致大量豬死亡,加之過去幾年肉價太低,很多農民不愿養豬,凡此種種,導致供需關系發生變化。不過,現在看來,這顯然并非傳染源;蛘哒f,如果以此診斷開藥方,通過增加豬肉供給的方式緩解價格上漲壓力,可能會發現藥不對癥,療效不佳。 央行認為,本輪價格上漲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有成本推動的因素,也有需求拉動的因素,還有結構性因素,這些都可以算作誘發通脹的催化劑。追根溯源,恐怕還要說到匯率上去。 出于對出口產業的擔心,中國在匯率問題上足夠謹慎。人民幣升值幅度也是刻意保持了小步快跑的方式。對于出口退稅和加工貿易的調整,實際上也可以看作結構性的升值。但中國寧愿選擇財稅政策而不是動用匯率手段,是不希望整體匯率太快升值。這樣,面對持續攀高的貿易順差就是很自然的事情。為了保持匯率穩定,央行不得不對沖大量外匯,如果說這不是流動性過剩的惟一原因,也是加劇流動性過剩局面的主要因素。 流動性過剩需要化解的通道。這可以解釋貸款增速過快,資產市場價格膨脹,等等,目前困擾中國宏觀經濟的主要現象。但是,當這些都不足以吸收過剩的流動性時,通貨膨脹就成為最好的方式。通貨膨脹意味著人民幣貶值。持續的通貨膨脹,會推高國內物價水平,進一步推高出口產品價格,并使以外幣計算的進口商品價格更貴,出口增速可能會逐步下降,流動性過剩的壓力或許也會稍緩。 實際上,這正是一些學者為中國開出的藥方。就是通過適度制造通脹的做法,緩解人民幣升值壓力,并以此完成要素價格重估,實現收入的再分配。在此基礎上,再加快升值幅度,抑制通貨膨脹。持此論者相信,中國并沒有做好人民幣大幅升值的準備,如果升值幅度過快,中國的出口產業無法承受,并無助于改變要素價格扭曲的現實,以及幫助經濟結構的調整。 不過,這個藥方開出的也可能是一味毒性很重,藥性卻很難確證的藥。沒有人知道適度的通脹水平可能是多少,任何政策也很難保證,在制造通脹的過程中,我們不會被自己制造的魔鬼所傷。合理的邏輯在經濟現實中會如何演繹,取決于多種變量甚至無可預知的因素。 也許最不能承受的是,通貨膨脹在任何時候都是對普通百姓的剝奪。通貨膨脹意味著實際購買水平的下降而非相反,雖然通脹過程中工資收入可能也會提高,而且,治理通脹的過程,也往往是百姓生活成本不斷提高的過程。比如說房貸利率的上升等等。 一些中國學者認同制造通脹的做法,原因之一是中國過去幾十年中有過多次應對通脹的經驗,他們相信中國可以比較好地控制通脹。不過,這些學者也許沒有注意到,中國還沒有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市場經濟條件下發生的通脹,這可能是傳統經驗無法自如應對的。 可以肯定,如果固守現有的匯率政策,通脹風險還會進一步加大。央行二季度貨幣政策報告中也明確指出,國際收支順差矛盾持續積累后有向物價上漲擴散的趨勢。雖然央行在二季度貨幣政策中稱,會根據宏觀調控的需要積極創新對沖工具。不過,過去幾年的經驗證明,對沖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甚至是在積累更多的問題,所以,現在或許是該央行下決心的時候了。 來源:經濟觀察報網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