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江南:CPI上漲3.2%等于宏觀調控來臨嗎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0日 08:47 東方早報
早報評論專欄作者 江南 在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公布前,市場里正彌漫著略帶恐慌的情緒。原因很簡單,假如這次公布的數(shù)據很“糟糕”,政策導向很可能就此從“適度從緊”變成“防止過熱”,更有人將資產價格膨脹與之聯(lián)系,呼吁宏觀調控。 果然,昨天公布的上半年國民經濟數(shù)據可謂“駭人”。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GDP)106768億元,同比增長11.5%。上半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090億元,同比增長25.9%。上半年CPI同比上漲了3.2%,其中6月份CPI同比上漲了4.4%! CPI上漲4.4%超出了此前所有最大膽的預測,因此也就順理成章地成了呼吁宏觀調控的有力證據。然而,此兩者真的存在必然聯(lián)系嗎? CPI的本質含義是設定一組權重各異的商品和勞務,然后看不同時點要花多少錢才能買到這組標的。對CPI上升的一般理解是如果買這組標的需要的貨幣越來越多,那就證明貨幣正在貶值,如果CPI高到一個令人不安的數(shù)字,似乎就說明再不踩剎車就要通貨膨脹了。 可是事實絕不是這么機械地發(fā)生著的。首先,CPI的構成是不是合理會對結果影響很大。中國的CPI構成偏向于農業(yè)社會標準(基礎類食品占的比重極大,豬肉、雞蛋和豆油一漲價,立刻會引發(fā)CPI上漲),這對城市化轉型中的社會而言,顯然有著以偏概全的嫌疑。 其次,發(fā)生在6月份的CPI劇增是有多方面原因的,比如豬肉的問題,熟悉農業(yè)規(guī)律的人都知道這是偶然因素引發(fā)的;此外涉及產業(yè)政策和國際環(huán)境問題,比如國產大豆由于沒有政府補貼,價格遠高于進口大豆,導致食用油普遍采用進口大豆,而今年國際市場大豆猛漲,政府也無能為力。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區(qū)別在于,決定一攬子消費品的價格高低的因素絕不是只有貨幣發(fā)行量這一極,還和購買意愿有極大的關系。打個比方,忽然傳聞說豬肉吃了致癌,肉沒人買了,價格跌去一半,CPI跟著下去了,是不是就說明通貨膨脹遠離我們了呢?這雖然是極端的例子,但很說明問題。CPI上升得快,原因可能并不是貨幣太多太濫,而是消費突然拉動了,又或者是供給突然不足了。如果調查結論是后兩種情況,顯然采用緊縮貨幣(財政)政策并不合適。除了CPI,我們還可以關注其他幾組一同公布的數(shù)字。上半年GDP同比增長11.5%,超過了政府年初的控制目標,似乎是“過快”了。但是我并不認同這個觀點。粗淺地分解GDP的構成其實是4個方面,居民消費、企業(yè)投資、政府購買以及凈出口。這幾個因素中,居民消費今年有明顯的拉動跡象,企業(yè)投資也增速迅猛,最關鍵的因素是外貿順差,今年上半年累計貿易順差達到1125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83.1%,僅增幅就高達3800多億元人民幣,占到整個上半年GDP增幅的3.6%以上。這就意味著,假如撇除外貿順差增幅不算,上半年GDP增幅其實連8%都沒過。如果要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控,顯然應該重點對進出口行業(yè)以及匯率進行調整。 另一個廣為詬病的數(shù)據是固定資產投資增速25.9%,如果這個數(shù)據的確是“過高”的,那么抽緊銀根,增加利率都是應該的。然而細看其構成卻發(fā)現(xiàn)其實是有增有減的,按地域分,上半年中部地區(qū)城鎮(zhèn)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5.6%,西部地區(qū)同比增長30.2%,東部地區(qū)同比增長僅22.3%。很容易理解,這在相當程度上是本屆政府大力支持開發(fā)中西部地區(qū)的政策導向的結果。這種符合宏觀大局思路的增長模式,難道需要“調控”嗎? 需要調控的是什么呢?是那些細分的行業(yè),比如資源高消耗型、環(huán)境污染大戶型還有房地產業(yè)。上半年,房地產開發(fā)投資9887億元,同比增長37.5%,比上年同期加快4.3個百分點。上半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不過54168億元,僅房地產就“貢獻”了將近5個百分點的增幅。 最后,我想表述的觀點是強烈反感那種動輒將“調控”掛在嘴邊,好像除此就無法進行經濟活動的人士。市場經濟活動(尤其是資本市場)的一大本質就是有自我調整功能,有價格發(fā)現(xiàn)功能,非黑即白非多即少式的調控主義者搞的根本是計劃經濟、意識形態(tài)經濟。現(xiàn)在把“調控”跟CPI、GDP掛鉤,又呼吁和資產價格掛鉤,以后是不是還要和生豬存欄數(shù)、鋼材出廠價掛鉤呢?
【發(fā)表評論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