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鄧璟:期待公眾看CPI能像看天氣預報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0日 08:41 新浪財經
鄧璟 因為與自身利益息息相關,公眾曾經不怎么關注的CPI(居民消費物價指數),已經“強行”進入了他們的視野。據國家統計局19日介紹,今年6月份我國居民消費物價指數同比上漲4.4%,上半年達到3.2%,比去年同期增加1.9個百分點(據19日新華網報道)。 公眾從不甚關心CPI,到熱切關注CPI動向是一件好事,至少說明他們的經濟意識和風險意識都明顯增強。但是他們知道CPI為什么會上漲嗎?CPI上漲會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什么影響嗎?他們知道自己能做好哪些能做且必要的防范措施嗎?……對此,筆者不能樂觀。 當CPI進入平民百姓視野,政府部門需要向他們傳遞更多“幕后”資訊——讓公眾不僅知其然,還知道其所以然,然后據此未雨綢繆,理應是現代政府的責任之一。遺憾的是,包括國家統計局在內的諸多部門,幾乎都存在簡單公布相關數據、草草了事的通病。 筆者認為,如果政府部門不對一些經濟運行數據進行闡釋,受損最大的將是缺乏相關知識、信息接收能力差、信息相對閉塞的公眾群體。具體到我國,這部分人很可能就是數量龐大的農民——與民生息息相關的經濟數據,又怎能不讓他們了解、弄懂? 根據經濟學知識,結合我國實際,CPI上漲不僅意味著通貨膨脹的真實存在,也意味著人民幣的真實貶值。通貨膨脹的真實存在、人民幣的真實貶值,對公眾的生產和生活會產生何種影響?公眾應該怎么面對、決策?同時,CPI上漲也意味著我國政府近期將進行一系列必要的宏觀調控。如果政府出手遏制通貨膨脹,最常見的做法是提高利率以降低就業及生產來抑制物價上漲,那對公眾又意味著什么?…… 諸如此類的問題,還有很多很多。公眾中間的精英階層,筆者相信他們是能采取種種措施、做好“自保”工作的。更多的“非精英公眾”呢?除了發發“物價太貴”、“生存艱難”之類的牢騷,筆者認為他們是不太可能做到理性決策的。 我國經濟學家梁小民教授曾經說過:“在市場經濟中,人人都應該有基本的經濟學修養,這有助于每一個人作出理性的決策”。如果公眾不掌握一些經濟學知識、沒有一點經濟學修養,就不能對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經濟現象、經濟數據作出理性分析和合理判斷。 公眾的經濟學知識、經濟學修養從哪里來?當國內的大多經濟學家“陷入仕途”、“躲進書齋”、對“平民經濟學”不屑一顧時,筆者以為,普及經濟學知識的重任只能是靠政府的不斷引導、傳播和教育,而不是等到公眾自身利益受損后才補課——那代價未免也太大了。 事實上,包括經濟運行數據在內的諸多臺前幕后信息,能不能不“隱蔽”傳播、不“壟斷”在精英階層,做到人人共享、人人都能理性面對,那對我們的政府來說是一種考驗。世界是變化太快了,公眾的知識結構、思維決策如果能跟變化快的世界盡量縮小差距,當他們看CPI一類經濟指數的心態能像看天氣預報那樣,料想也算是“大國崛起”的一個標志吧。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