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新浪財經

從美國次級債問題看中國金融創新之路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5日 01:19 證券日報

  記者 劉文林

  本期做客嘉賓:宏源證券董事長 湯世生

  2007年8月以來,美國次貸風波一直在不斷擴散和深化,至今亦尚未看到平息的跡象。驚愕和困惑的各國政府官員與經濟學家們對此次危機的根源與發展趨勢至今沒有達成共識,美國次級債危機所暴露出的問題令“資產證券化”這一金融術語備受決策者們的重視和疑慮。今天,宏源證券董事長湯世生做客《首席觀點》欄目,他認為,美國次級債問題的出現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非常難得的學習與反思的機會,深入了解美國次級債的成因對于中國未來的金融創新之路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美國次級債危機對我國的啟示

  記者:雖然美國次級債危機通過“蝴蝶效應”引起了全球金融市場劇烈震蕩,但由于人民幣尚不可自由兌換,資本不能隨意進出中國金融市場,而且境內機構投資海外衍生品市場的額度有限,我們是否就由此可以認為,這一危機對中國影響較小呢?

  湯世生:“資本防火墻”的存在確實使次級債危機對我國經濟金融的直接影響較小。但是,加入世貿組織之后,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是大勢所趨,完全依靠資本管制來被動地規避風險不是長久之計。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提出:要“拓展對外開放廣度和深度,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擴大開放領域,優化開放結構,提高開放質量,完善內外聯動、互利共贏、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形成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在此背景下,我們不僅要認清美國次級債問題的根源和本質,更需從中總結經驗教訓,以便積極探索中國的金融改革與創新之路。

  記者:那么,在您看來,美國次級債危機對我國金融業的健康發展主要有哪些啟示?

  湯世生:美國次級債風波給中國帶來很多有益的啟示,在貸款抵押、信用評級、監管體系、風險管理等領域都有很大的借鑒意義,特別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金融創新本身會創造一些新的風險(當然不能否定金融創新的價值),美國次級債風波即反映了金融衍生產品內在的風險性,因此,一定要注意防范創新風險。第二,要更加突出金融監管的重要性。美國次級債危機是市場失靈的表現,在危機爆發之前,美聯儲采取了無為而治的消極態度,任由問題惡化,這是次級債問題愈演愈烈的重要原因之一。第三,應重新認識金融中介機構(如評級機構)的角色和定位。在資產證券化過程中,評級機構收取的費用主要來自資產抵押債券和CDO的賣家,而不是市場真正的投資人,因此存在內生性的、無法避免的利益沖突問題,導致評級機構對部分次級債的質量評估過于樂觀。第四,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要審慎經營,強化風險意識。金融機構逐利性的競爭經常導致借貸標準降低、潛在風險增大,需要加強金融機構的風險管理能力。另外,在資產證券化以及其他衍生產品創新過程中要提高透明度,建立科學的投資決策流程,盡量減少不確定性。第五,房地產市場也是有漲有跌的,不能過度投機。住房信貸往往被認為是優質資產,銀行放貸審核時較為寬松。在房價上升周期,高房價掩蓋了借款人的投機因素和潛在信用風險,一旦泡沫破滅,不僅會打擊持有者的消費信心,很可能拖累經濟發展,影響金融體系的穩定。因此,金融機構要擯棄“住房按揭貸款是優質資產”的傳統思維,加強房貸監管,杜絕騙貸、虛假按揭情況的發生。第六,要防范流動性出現突然枯竭。在本輪次級債危機爆發之前和初期,美國乃至全球金融市場的流動性都很充裕,當時各國央行普遍采取緊縮性貨幣政策。但從8月初次級債危機出現擴散的征兆開始,以美國為代表的主要經濟體幾乎同時出現了信貸收縮的情況,原本充裕的流動性突然緊張起來,以至于出現流動性枯竭。為了穩定金融市場,美國、歐盟和日本的中央銀行分別向金融系統注入數千億美元的巨額資金,并相繼放松貨幣政策。第七,次級債危機讓我國的金融機構真切地感受到海外市場的兇險,近期大部分銀行和基金公司推出的QDII產品已跌破面值,有助于樹立全球投資風險觀念。

  積極探索中國的金融創新之路

  記者:當前中國正處于努力推廣金融創新,大力深化與拓展資本市場的關鍵時刻,美國次級債危機爆發之后,不少人士對我國正在推進的金融創新和資產證券化業務表示擔憂,認為金融創新和資產證券化的風險較大,甚至提出應放緩資產證券化步伐。您同意這一看法嗎?

  湯世生:從美國的金融創新實踐我們可以發現,金融創新本身是一個社會金融活動發展到一定階段后的必然結果,它大大提高了儲蓄轉化為財富創造的投資活動過程中的效率,并有效地降低了投資成本,因此對社會經濟發展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近三十年來,美國經濟資本化和證券化的快速發展,為美國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實際上,這次次級債危機的根源并不在于資產證券化本身,而是在流動性過剩的背景下,市場約束力下降,相關市場主體都違背了“注重風險控制”的原則。

 [1] [2] [3] [下一頁]

【 新浪財經吧 】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對話城市》直播中國 ·新浪特許頻道免責公告 ·企業郵箱換新顏 ·郵箱大獎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