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觀點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5日 10:23 經濟觀察報
李榮融:企業能不能搞好,與所有制沒有必然聯系 《人民日報》2007年6月29日 要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遵循企業發展規律搞好國有企業。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實現公有制與市場經濟的有機結合,最重要的是形成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管理體制和經營體制。企業能不能搞好,與所有制沒有必然聯系。要搞好國有企業,必須遵循企業發展規律,通過體制創新和管理創新,促進國有企業快速發展。 吳敬璉:轉變經濟增長模式需要政府自我革命 《南方周末》2007年8月2日 從上世紀90年代后期以來的結構調整經驗可以清楚地看出,各級政府偏離市場化改革的方向,成為經濟結構的主要調節者,是過度投資、產業結構惡化的最主要的原因。對經濟資源的行政支配權不但會造成經濟效率的損失,還會造成政治上的破壞。從現在愈演愈烈的貪污受賄和盜竊公共財產的腐敗案件中可以看到,各級官員掌握過大的資源配置權力所造成的“尋租”和“設租”環境,能夠給黨和政府的集體造成多么嚴重的損害。 茅于軾:經濟適用房是政府討好百姓的“餿招” 《新財經》2007年第8期 房就應該為富人建,房子、車子、飛機都是為富人的,富人就是中等收入以上的人群。中國搞了近三十年的市場化,搞得很不夠。房改十年了,房改前新建的房子很少。取消了福利分房后,蓋起了那么多房子。居民人均居住面積也由過去的七八平方米,擴大到了現在的二十六平方米,十年增長很快,這就是市場的力量。我始終覺得,房子問題,是收入分配的問題,而不是房地產本身的問題。住房是人的基本權利,跟教育、看病是一樣的,都是基本權利。但對于低收入人群,住房應住“廉租房”,而不是“經濟適用房”,經濟適用房政策是錯誤的。國家對經濟適用房用地給予了很大的補貼,明顯破壞了房產市場、擾亂了正常秩序。所以說,經濟適用房是政府討好百姓的“餿招”,起因是為了讓沒能力的人買房,結果卻破壞了市場。 許小年:產業何需政策 《財經》雜志 2007年第15期 經濟學中討論最少而又在實踐中最多見的,當屬產業政策。檢索新舊經濟學文獻,鮮有關于產業政策的理論研究,而在現實經濟中,卻處處碰到產業政策名義下的行政干預。市場化的調整常給人們留下 “盲目”和“浪費”的印象,殊不知有意識地通過產業政策進行主動調控,效果可能更糟。產業政策的失敗,最清楚不過地體現在計劃經濟的實踐上。從邏輯上講,產業政策的必要性與合理性依賴兩個關鍵的假設前提,一是世界上存在著最優產業結構;二是政府比市場高明,能夠認識最優產業結構,并且能夠制定政策調整結構,實現市場無法實現之目標。當這兩個假設都不成立時,對產業政策的持久迷信與熱衷就只能解釋為計劃經濟的慣性,或者部門利益的驅使。 石小敏:政府轉型的關鍵在于基層政府 在2007五十人田橫島論壇上的講話 中國目前面臨的問題和挑戰,最難的可能是我們自身的政府轉型。近30年的改革開放,我們引入了現代市場經濟體制,引入了現代公司治理。那么,有沒有一個現代政府治理?近兩年一個普遍的提法是:政府應當從集中建設型轉變到公共服務型。這個提法對于縣以下基層政府來說更為必要。發達地區的鎮,不發達地區的縣,工作重心都應轉到公共服務上來。這里的要害是強化縣、鄉一級的公共財政基礎。縣及縣以下公共財政得以充實,縣及縣以下政府主要精力不再搞企業、搞開發區了。要維護環境,保護資源,統計、物業、搞教育、醫療、社保、治安了。中國自秦漢實行郡縣制以來,便是“設縣以親民”。縣及縣以下政府率先向公共服務的工作重心轉型,是落實“以人為本”、建設和諧社會的關鍵一招棋。 陳志武:股票與上市公司不應是兩個世界 《東方早報》2007年7月30日 事實上,不管是去年的繁榮,還是近期的調整,中國股市一直都沒有擺脫“政策市”。我很看重中國資本市場背后代表的機制是什么,如果管理部門經常對股市進行干預,那么大家會把主要精力放在政策未來走勢上,而不是關注上市公司基本面。這就是為什么從1990年到現在,大多數的時候,中國股市在任何一個星期里,不同股票同漲同跌的傾向性達到85%到90%。股票價格與上市公司越來越遠,很容易出現股票是一個世界,股票背后的上市公司是另一個世界,相互間沒有關系。一旦股票跟上市公司的實際經營狀況脫節,股市就會演變成一個純粹投機的“賭場”。此外,許多人認為加息等市場化手段對股市無效,實際上不是說市場化手段不靈,而是利率的上調幅度低于通貨膨脹幅度,是市場化程度不夠。 張曙光:應該減稅,給老百姓好處 中評網 2007年7月27日 今年確定的稅收工作的主要任務是保持稅收的穩定較快增長,我覺得需要重新考慮,稅收連續數年增長得這么快,現在恐怕要研究一下減稅的辦法如何實施,這才是主要的問題。減稅是減少政府的財政收入,增加企業和老百姓的收入。現在的中國經濟是一種政府主導型經濟,稅收多了,官員就有了更大的權力和激勵來影響經濟,干預的能力就更強,這是不利于市場經濟轉軌的。另一個問題,最近十年來,隨著市場化改革的推進,經濟建設支出的增長減緩,比重下降,社會文教衛生支出比重基本未變,而行政管理費支出增長最快,所占比例大大提高。稅收應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真正用到社會事業上,用在公共政策上,比如用于基礎教育、基本醫療、社會保障,多花一些錢解決這樣一些問題,才是正當的。既然國家的收入多了,政府的日子好過了,就應當想一想,怎么改進各方面工作,這是重要的。如果能夠從這個角度上考慮,那現在的30000億稅收就沒有白收。 來源:經濟觀察報網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