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邦 江西
新華社7月15日的一篇報道稱:山東省養老床位缺口74萬張,多項政策扶持養老機構。
在將計劃生育確定為基本國策之時,作為一個與之配套的政策設計,就是大力發展社會化養老?墒,當中國加速進入老齡化社會之際,我們卻發現,社會化養老還是一個有待破解的“難題”。如果社會化養老的“困局”不能有效破解,社會化養老將成為一句“逗你玩”的口號,在可以預見的將來,老有所養必將成為困擾中國的一個重大的社會問題之一。
人的一生中,幼年與老年這一頭一尾兩個階段,是最需要別人關照的。每個人都有進入年老體弱的時候,老有所養,是重要的民生命題,也是社會穩定的重要基礎;老無所養,則意味著人生最大的悲劇,向來被公認為社會治理失敗的標志。
我們知道,中國的養老文化可謂博大精深。而中國式養老的社會文化基礎,卻是家庭養老!梆B兒防老,積谷防饑”,便是其生動的寫照。在中國的養老傳統中,膝下荒涼,便意味著人生晚景凄涼。也正因為如此,幼年喪父,中年喪偶,老年喪子,是國人公認的三大悲劇。為了強化家庭養老,在中國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創造和發展了博大的“孝文化”。以家庭為載體,以“孝”為引領,以父母與子女間的親情為依托,是中國式家庭養老的重要特點,也是傳統社會成功運轉的重要基礎。
可是,隨著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特別是普遍實行獨生子女政策,在“4+2+1”式家庭結構模式下,如果再延續傳統的家庭養老方式,那么就意味著一個獨生子女要承擔起父母2人和爺爺奶奶外公外婆4人的養老責任,中國傳統的家庭式養老,顯然遭遇了重大挑戰,發展社會化養老,成為必然選擇。
其實,在推行計劃生育政策之初,政府就提出過社會化養老的初步設想。然而,養老是一個錯綜復雜的系統工程,光有粗線條的設想還遠遠不夠。從當前的情況看,社會化養老的發展速度確實十分遲緩。更為重要的是,社會化養老機構不斷曝出虐待老人的丑聞,更讓人們對這項事業產生了嚴重的信任危機。一方面,是中國社會已經走向從家庭養老轉變為社會化養老的關鍵“拐點”;另一方面,卻是社會化養老無法滿足人們的養老需要。那么,應該盡快出臺一部社會化養老服務標準,讓社會化養老服務機構有章可循,已迫在眉睫。
同時,政府有必要專門設立社會化養老管理部門,并建立監督機制。此外,還應該努力提升社會化養老服務機構從業者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讓老年人對社會化養老服務機構有認同感和歸屬感。當然,努力培育社會化養老文化,也是迫在眉睫的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