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國內成品油銷售向買方市場轉變
盡管兩大石油公司都宣稱,部分地區銷售公司下調成品油零售價格僅僅是為了應對春節銷售淡季的考慮,但這一說法卻難以解釋兩大公司為何唯獨在今年年末出現較大規模價格松動的態勢。
中國石油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董秀成說,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我國成品油市場出現不景氣。國內成品油市場一改多年來油源緊張的狀況,已由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這是近期兩大石油公司打破多年價格“鐵板”的外部原因。
2008年,國際油價上演了一輪大起大落的“過山車”行情。7月中旬,國際原油期貨價格突破每桶147美元的盤中歷史高點。國內成品油價格和原油價格“倒掛”加劇,在“保供”目標下,兩大公司不得不保持煉油滿負荷生產,并加大原油、成品油進口。
進入第三季度,隨著金融危機影響蔓延至實體經濟,國際油價大幅下跌,與最高點相比,目前跌幅高達75%。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有關負責人指出,市場對成品油的需求量與經濟增長呈現非常敏感的正相關關系。隨著國際油價下跌,2007年下半年以來我國成品油價格與原油價格“倒掛”的局面發生逆轉,持續多年的成品油供應緊張出現反轉。零售利潤加大,社會加油站紛紛下調零售價格以促進銷售。由于國際油價下跌過于迅速,中石油、中石化前期為滿足國內市場供應保持的高成本高庫存,成為難以消化的難題。
中石化股份公司有關人士說,與上半年為完成“保供”的政治任務“疲于應付”相比,目前中石化在價格方面做出的反應,說明企業正以更加商業化的原則來進行運作。
在國際油價整體下跌的情況下,中石油目前面臨的壓力比中石化更大。東方油氣網首席分析師鐘健說,中石油和中石化產業鏈布局不同,中石油在原油開采方面占據中國市場七成以上。2008年上半年供應緊張時,中石油加大上游開采,導致目前該公司不僅面臨中石化類似的成品油和化工產品高庫存問題,還有原油高庫存壓力。原油高庫存的化解,必然帶來成品油庫存的進一步上升,進一步加大企業促銷售降庫存的要求。
中石油河北銷售分公司副總經理張汝霖告訴記者,這樣的自主降價,在整個市場出現低迷的情況下,仍能使每天的成品油銷售量提高10%。
業內人士指出,國際油價持續走低,有可能加大進一步下調成品油價格的市場預期;2009年成品油消費稅從生產環節增收后,高庫存將進一步增加企業稅費負擔,也是兩大石油公司降價背后的驅動因素。
3、破除價格壟斷尚需深入改革
記者了解到,為保持與中石化上海地區加油站規模相匹配的零售量,經與上海市政府有關部門溝通,中石化上海石油分公司于2009年1月1日在上海中石化所屬的44個加油站開展降價促銷。其中,0號柴油每升降0.35元,93號汽油每升降0.35元,90號汽油每升降0.25元。他們還將密切關注市場的變化,適時調整銷售策略。分析人士指出,中石化此舉意在與中石油加油站進行“點對點”的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