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周軒千
從9月11日衛生部在其網站上公布三鹿奶粉含有三聚氰胺至今,“毒奶粉事件”已經曝光兩個月。11月3日,有消息稱,三鹿資產出售方案已大體敲定,兩個已落實的買家分別是三元和完達山,其中三元將收購三鹿7家核心工廠,完達山收購一家工廠。由于牽涉利益方甚多,資金的最后落實可能還需要一定的時間。雖然“鹿死誰手”謎底尚待揭曉,但三元作為三鹿重組過程中的主要并購者從一開始就沒有什么懸念
三元的優劣
三元在乳企中最大的優勢在于:沒有被查出三聚氰胺的清白身份,并幾乎成為國產奶粉的安全代名詞;但隨著河北遷安廠的工業奶粉被傳檢測出三聚氰胺后,這一優勢也并不被看好。
而三元的劣勢可謂十分明顯:規模小導致的資金、管理、人才、市場等方面的不足。這也是人們質疑三元并購三鹿的理由所在。三元股份上市不久,就因為連續虧損而戴上了ST“帽子”,到今年4月才“摘帽”。
據今年半年報顯示,三元的總資產為13.21億元,上半年營收6.55億元,每股現金流量為-0.11元;而三鹿2007年銷售收入突破100億元,總資產為16.19億元,總負債為3.95億元,凈資產為12.24億元。若只有這些賬面上算得清的賬也就罷了,最讓接盤者“燙手”的還是召回上萬噸三鹿奶粉所涉及的退賠金額7億元,以及未來面臨的持續不斷的訴訟費用和賠償金支出。
此外,三元的品牌影響力還不夠大。中國奶業研究資深專家、中國奶業協會常務理事王丁棉表示,并購三鹿對于三元來說壓力很大。
由于三鹿的銷售網絡一直面向全國,而三元的市場則主要在北京地區。“這么多地區的奶量和銷售一下子擠過來,三元的市場營銷能力和分銷力度很難跟得上。三鹿的全國市場和三元的北京市場,這兩個市場怎樣銜接;三鹿全國的銷售網絡、銷售渠道怎么整合,這些對三元來說都是壓力。而且這個事件對消費者造成的陰影要消除,也需要一定時間。”王丁棉認為,并購以后,三元不可能用三鹿的牌子了,只能用三元。但是三元的品牌知名度在全國來說影響還不是很大,消費者認可度不高。如何讓全國的消費者接受三元并消費巨大的奶量,也是三元必須考慮的問題。“這好比讓小孩去做成年人的事。人員、市場、銷路的整合等對三元來說都是一個考驗,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王丁棉表示。
據北京媒體報道,伊利、蒙牛方面均表示,三元畢竟是區域品牌,年營業收入只有十幾億元,即使收購了三鹿7家工廠,就算業務擴大到上百億元,也只是二線品牌,因此對伊利、蒙牛不構成威脅。
招商證券分析師認為,伊利、蒙牛等龍頭企業有著扎實的品牌基礎,不至于因此事而一蹶不振。業內之所以這樣看是因為:
一是乳制品消費需求還存在,預計半年時間,需求就會反彈;二是根據收入層級理論,食品飲料企業過百億元收入,就可以認為具有一定的全國品牌忠誠度———伊利、蒙牛2005年收入就已經超過百億元,它們畢竟不是事件的主角,等形勢穩定下來,消費者仍然會回來;三是此次沒有查出問題的三元2007年只有11億元收入、完達山2006年只有26億元收入,與伊利、蒙牛的收入差距極大,時間上不可能指望它們快速擴產、擴充銷售網絡,接收原來供應給伊利、蒙牛的原奶,填補伊利、蒙牛讓出的市場缺口,而且它們本身的經營體制比較僵硬;四是奶牛在不停產奶,不加工就只能倒掉,此時此刻,地方政府有足夠動力和能力輔助伊利、蒙牛等企業恢復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