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理性看待達娃之爭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30日 07:26 中國證券報
□特約撰稿 張大為 仗越打越大,達能與娃哈哈產權之爭愈演愈烈。在谷歌搜索引擎上,打上“娃哈哈”幾個字,僅僅在中文簡體網頁上,就立即會出現3000多萬條相關消息。在不到半年時間里,人們看到了由一起普通的產權商務糾紛,迅速演變為一種事關民族品牌發展、國家經濟安全等等意識形態上的爭論。 宗慶后祭起民族悲情的大旗,馬上收到一呼百應的“劇場效應”。一方面是娃哈哈的員工和經銷商群情激憤,另一面是學界等一批人的參與,憤憤不平。然而,今天的中國社會畢竟已不同于三十年前,法制經濟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意識,理性的聲音越來越強地碾過“達娃”之爭的喧囂。 實際上,達能也不是模范的合同企業精神的遵守者,姑且不論當初合資時的精巧設計,僅就這次爭斗當中,根本不去顧及自己的行為帶給忠實消費者的情感傷害,而只是為了自己的商業利益,為了爭奪控制權,各種手法使盡,這與“不義之徒”的瘋狂斂財別無二致。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本刊組織京城幾位資深律師,從法律的角度,站在與各方沒有利益沖突的立場,對“達娃”之爭作一理性的分析。剔除那些牽強附會在這起糾紛上的種種非市場利益因素,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在這場本就是各方利益的角逐中,不能調和的,也只是各自的利益本身。沖突暴發,各方都沒有考慮沖突本身對企業的損害,沒有顧及品牌在沖突中的價值流失,也都沒有想到這種沖突給企業與商品在消費者心中造成的直接傷害!因此,“達娃”之爭,應該盡快回到基本商業道德的層面上,真正從企業發展的角度來約束各自行為,使各方都能在利益最大化的基礎上,實現和解。 達能是法國著名的跨國企業,它并不是白求恩,能不遠萬里,來到中國,而是為了賺錢。作為企業,他們懷著這樣明確的目的,本來無可厚非。但是,它的所作所為必須遵守中國的法律。 我們很多企業,正要通過與達能這樣企業的合作,不斷修正和完善自己。我們也必須汲取深刻的教訓:在利用并購合作發展中,一定要嚴格按照相關法規執行,一定要有所把握,有所堅守。40億并購價碼太低,目前可行的簡易辦法是,進入產權交易所完成產權并購交割所有手續,使所有程序公開合法化,也使各方行為在法律的框架中得以制約。 面對“達娃”之爭,雙方利益最大化的捷徑就是立即和解。目前中國的飲料市場競爭已經非常徹底,在這個動態的市場里,“達娃”鷸蚌相爭,失去的是消費者對商品的市場認同和品牌忠誠,失去的是企業賴以生存的根基。只是,令人擔憂的漫長訴訟已經開始了,美國、瑞典和國內的多家法院,都已受理了“達娃”的起訴,雙方律師團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可以武斷地說,在這場“達娃”之爭里,除了競爭對手之外,不會有任何贏家。 眼看著娃哈哈市場在萎縮,品牌價值在流失,我們內心深處,也為這樣一個好端端的企業無謂地爛掉而扼腕嘆息。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