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不支持Flash
新浪財經

家電業期待上游拯救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3日 07:06 《中國企業家》雜志

  進軍上游產業,通過“上下通吃”整合資源,進而謀求在產業鏈上的主導地位,已經成為家電業自我拯救之途

  文/本刊記者 何斌

  雖然連年虧損,但來自臺灣的中華映管還是成了競相合作的“熱門對象”。不久前,剛上任的中華映管董事長林蔚山表示,中華映管不排除與康佳交換股權的可能,類似去年與廈華的模式,加強上下游的結盟合作。

  林鎮弘——林蔚山的前任——在2006年一度風光無限:成功控股廈華電子36%股權;投資2億美元在廈門建設液晶模組工廠;在深圳的模組工廠也已投產;在大陸完成了其8座工廠的布局。但這一切并沒有給中華映管帶來利潤增長,反而在去年賠了139億元新臺幣,創下臺灣面板史上單一公司最大虧損紀錄,直接導致了林鎮弘的下臺。

  但對于廈華與康佳而言,與其合作的最大價值在于,他們都需要數量龐大的

液晶電視面板,這正是位居全球液晶面板五強的中華映管可以提供的。

  在四川,偏居一隅的長虹正在風風火火地組建中國第一條PDP(

等離子)屏生產線。其與世紀雙虹(長虹集團等離子項目的實體運營公司)以及來自美國的投資公司將共同出資18億元,注冊成立四川虹歐顯示器件有限公司(簡稱虹歐)。此前,長虹剛剛以近1億美元間接控制了技術提供方韓國ORION 75%股權,而長虹等離子屏項目的總投資將超過8億美元。四川長虹在公告中指出,參與虹歐公司的目的,是將公司的平板彩電產業向上游進行戰略轉移,掌握關鍵器件的核心技術,以獲得平板電視的主動權。

  其實,國內彩電廠商進軍上游面板市場早就不是個案,而已經成為集體行為。此前,2006年1月23日,TCL、創維、康佳、長虹四家彩電巨頭與深圳市深超科技投資公司各投資200萬元共同成立深圳聚龍光電公司,進軍平板液晶屏的上游制造領域。創維董事局主席兼CEO張學斌對《中國企業家》說:“創維參股的出發點,就是希望涉足核心部件。”

  很顯然,搶占上游資源,以獲得相應的系統整合能力,已經成為了家電企業們“不約而同”的擴張方向。

  尋求新空間

  “企業做到百億規模之后如何能夠持續贏利并壯大?這是我現在考慮最多的問題。”正如張學斌所言,企業在逐漸壯大的過程中,總是要不斷找尋新的贏利空間,新的出路。而對于大多數中國企業來說,多元化和國際化的掌控能力仍面臨挑戰,圍繞核心產業展開“相關多元化”的產業鏈的拓展成為很多企業的現實選擇。

  早在2005年3月,創維集團對外宣布首期投資2.4億元,發展6英寸半導體芯片項目。“進軍半導體是為涉足芯片設計奠定基礎,只有具備芯片設計能力的企業才能成為強勢企業。” 創維董事局主席兼CEO張學斌對《中國企業家》說,“把核心產業做強,必然需要向彩電業上游延伸,比如精密模具、半導體封裝。”

  長虹早就覬覦上游產業鏈。長虹新帥趙勇上任不久即表示,電子產品分為“整機-關鍵部品-軟件”三個層次,長虹在鞏固整機領域實力的同時,將有選擇地進入關鍵部品領域(如平面顯示器、鋰電池),合作是切入新產業的最佳方式。

  而TCL的思路也如出一轍。TCL集團在2005年就專門成立了部品事業本部,專門發展上游附加值較高的領域。隨后接連與美國Infocus公司、韓國Bhflex公司和日本住友商事株式會社分別在光機項目、柔性電路板項目和顯示器方面展開合作。當時的TCL部品事業本部總裁胡秋生表示,TCL正在推進“產業鏈垂直整合”戰略。

  進軍上游,已經成為行業共識。但由于資源有限,具體在切入的時候,不少企業紛紛不約而同地選擇從低端開始。比如TCL、創維都選擇了投資較小的半導體、小屏幕液晶模塊,投資額度均在2億-3億元之間。

  “選擇從前端還是從后端做起,這取決于企業的資金和技術。在這兩個能力都不強的情況下,我們只能選擇從上游的‘下游’做起。”在張學斌看來,這并不意味著一直落后,而在于經驗積累和發力時機的把握。

  那么,“向上走”究竟又能為企業帶來多大的新空間?

  抗風險

  向產業鏈上游滲透的最明顯好處在于,通過上下游的全盤掌控,降低了供給的風險,可以獲得更多的利潤空間,透過空調行業兩大巨頭的布局表現得再明顯不過。

  目前,格力電器和美的電器已成為國內A股中,家電制造業內股價最高的兩只股票。4月12日,格力電器發布的年報顯示,2006年獲得凈利潤6.28億,同比增長近24%;而美的電器3月發布的年報也顯示,2006年凈利潤達5億元,同比增長超過30%。

  漂亮的年報的背后,其實行業背景并不理想:銅等大宗原材料的成本持續三年大幅上漲;下游渠道強勢擠壓行業利潤;人民幣的升值幅度持續創新高;出口的匯率風險加大;行業產能擴張進一步加大供需矛盾。這也導致制造企業生產成本的大幅上升,行業毛利率明顯降低。

  在這樣的“寒冬”下,存活下來并且活得很好的,恰恰正是格力和美的等擁有上游配套資源的企業。

  在空調的產業鏈中,壓縮機是最關鍵的核心零部件,也是成本控制的重心。通過收購控股及與東芝合作,美的于1998年底進入壓縮機領域。格力電器也在2004年和2006年分兩次收購了珠海凌達壓縮機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權。格力電器董事長朱江洪表示,“這將增強格力空調產業配套能力,降低成本,進一步提升空調主業的市場競爭力”。

  效果很快顯現。自2003年下半年開始,受原材料價格上升和空調需求持續高漲的帶動,空調壓縮機價格也持續上漲,導致很多空調整機生產企業制造成本的居高不下。而在這個時候,格力和美的一方面分別與寶鋼、攀鋼等上游企業結成同盟以穩定原料價格,另一方面也深刻體會到了其自產壓縮機的好處,不僅公司的利潤大幅增加,企業的整體抗風險能力也顯著增強。

  此外,壓縮機業務本身也能帶來豐厚的利潤。美的2006年的壓縮機業務銷量更是達到955 萬臺,實現銷售額33.29億元(包括內部銷售),增長了24.35%,市場份額躍居行業第一 。

  據美的首席執行官方洪波介紹,其自產的壓縮機有近半數用于滿足自身的需求,上下游一體化的配套優勢確保了供給,避免了在旺季遭遇供應斷貨或者遭受上游盤剝的風險。“從去年的情況來看,由于一體化形成的空調產業鏈優勢和協同效應更為顯著,并逐步形成綜合成本最低、其他競爭者無法取代的產業鏈優勢。”

  彩電業自救

  彩電幾乎成為國內最不賺錢的行業。2006年三季度,滬深兩市所有上市公司實現加權平均每股收益0.21元,但海爾、長虹、TCL等六家彩電上市公司,平均每股收益只有0.076元。

  一方面,平板電視銷售形勢一片大好。從各種渠道統計信息來看,2006年中國平板電視市場銷量接近500萬臺,保守估計2007年將達到1000萬臺。然而與之相對應的是,國內彩電廠商卻普遍存在贏利能力不足甚至虧損的跡象。

  利潤下滑的直接原因,在于關鍵產業鏈的缺失。在過去的CRT彩電時代,正是20多年前政府投資200多億美元,建立了7大彩管廠、8大玻殼廠等一系列關鍵配套產業,全面部署元器件項目,從而使得整個彩電產業形成了全產業鏈的競爭力。

  時過境遷。在平板時代,這個投巨資經營幾十年的優勢一夜之間喪失殆盡,處處被動。相比之下,由于平板電視的關鍵技術和主要利潤都集中于屏幕制造,而液晶面板的供應狀況則幾乎完全在外資掌控之中,90%以上依賴進口。所以,盡管近年來平板電視市場實現爆發式的增長,但是大部分的利潤都讓國外的上游廠家賺去了。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出擊上游,幾乎可以被解讀為利潤微薄的家電企業們不得不為的“自我救贖”。這就造成了近段時間國內彩電廠商扎堆進軍上游面板領域的現象。

  困局之下,卻難以獨自扭轉乾坤。因為屏幕生產是個技術和資金密集型行業,投資一條生產線動輒幾十億甚至上百億元,沒有任何一家中國彩電企業有能力獨立完成這種投資,也根本掌握不了技術。

  這也就難怪,中華映管、夏普、LG等面板商們,成為了國內彩電企業們競相合作的“搶手貨”。繼廈華將自己賣給了中華映管之后,傳出康佳也將與其交換股權。而關于TCL與奇美、夏普等正進行談判,欲合資成立面板廠的傳言不絕于耳。

  “無論是合作、合資甚至不惜出讓股權,可見其與產業鏈上游尋求對接的迫切。”鉑金管理首席顧問劉步塵對此評價。“中國的家電企業大多以整機加工制造為主,在產業鏈中沒有發言權,這是沒有出路的。要想長遠發展,要么擁有專利技術,要么向產業鏈的核心上游轉移。”

  鏈條與鏈條的競爭

  早在2005年兩會期間,身為全國政協委員的創維非執行主席黃宏生提交了一份名為《建議開展國家級科技產業大會戰》的提案。他指出,世界產業巨頭正在通吃產業的上下游,如三星、諾基亞、佳能等跨國公司,采取從原材料到整機的全面進軍策略,組裝業因此面臨萎縮的危險。

  黃宏生所言非虛。細數起來,像索尼、松下、東芝、LG、三星等國際巨頭,不僅做整機還做半導體、液晶屏或等離子屏,已經形成自己完整的產業體系。而相比之下,國內廠商大多只是完成從零部件組裝到市場銷售,整體處于產業鏈的中下端,激烈的競爭更使得企業無利可圖。

  賽迪顧問公司分析師陳林認為,隨著三星、索尼等跨國公司已基本完成了在中國的布局,其生產和營銷也更加本土化。在產業轉移的背景下,中國本土企業在營銷和成本上的原有優勢正在逐漸消退。

  “中國企業應該改變過去依靠整機生產的贏利模式,拉長產業鏈條。”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陸刃波表示。

  話語權自然是重要的,但是風險同樣不容忽視。

  比如資金風險。投建液晶面板線,一條5代線需要100億元人民幣,一條6代線需要150億元-200億元人民幣,這對于利潤微薄的家電企業而言,無疑是最大的障礙。

  “國家應效仿當年扶持國產彩管、玻殼企業的做法,出資幫助國產彩企投建面板生產線。”剛剛卸任創維董事局主席的王殿甫表示,在CRT時代,國家投資200億美元,但這個產業后來回報給國家的貢獻額是8000億美元,平板時代理應借鑒甚至復制這樣的經驗。“有國家、地方、企業三方同時出資,才能切實保證與國外企業合作引進生產線的充足資本。”

  Display Search中國大陸首席代表張兵認為,即使資金的問題解決了,彩電整機廠商離上游核心技術太遠,要直接跨入仍然還有壁壘。“在平板時代,其技術全球性的門檻是很難跨越的。比如上游很多材料在中國大陸無法進行配套,要從日本、中國臺灣直接買進,所以企業也只能僅僅停留在面板組裝層次。這個產業鏈太長,要掌握話語權沒那么簡單。”

  “關鍵要在產業鏈的某一核心點有話語權或者技術,并不見得非要通吃產業鏈。從產業的長遠發展來看,中國一定要有上游的相關配套企業,但不一定是創維自己去做,這要看機會。”張學斌表示,創維參股深圳聚龍光電公司,就是希望涉足核心部件,但困難很多,現在要面臨一些調整。“如果2007年不做,再做就晚了,很難再跟上產業發展的步伐。所以,創維做不做上游面板,今年就會有結果。”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