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中國企業信用建設的里程碑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1日 10:10 新浪財經
作者:文/張笑宇(經濟學家 世界經濟發展宣言系列活動總策劃、組委會秘書長,中國國際跨國公司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 中國企業國際信用評級終于出臺了,我認為,若干年后,再回憶,這是中國經濟界的一個重大事件,實際上,這是中國信用建設邁向國際市場實質性的一步。 這有多種原因,一是評級級別高,由跨國公司鄧白氏和我國著名的非政府機構——中國國際跨國公司研究會聯手組織評級;二是企業含金量大,中國大的企業中石油、中建總公司都是榜上有名;三是公平公開公正,在評級全過程,得到國家相關部委肯定和支持。 那么,我們為什么要搞中國首個企業國際信用評級?這次評級的意義和作用是什么呢? 我手頭有一個關于信用的數字:262,即20%、60%和20%。 因我國信用體系不完善,企業信用度缺失,每年損失占GDP的20%,約6000個億;損失占國家財政收入的20%;同時我國80%的合同執行不了。合同是合作中的文字承諾,是法律文書,法律文書都不能執行,何談信用? 何謂企業信用?企業信用實際上是企業面對社會,對自己行為準則的一種承諾,也是作為企業的社會義務與責任,更是市場形成的一種組織行為準則。 中國人講究“人無信而不立”。在唐宋、明清時期,市場經濟開始發展,社會信用度很高,世界上第一家票號就出現在我們國家。那時寫一張兌據就能兌出白花花的銀子來,既不用電話、電報核對,也不用檢索,可見信譽度之高。 中國五六千年文化,推崇仁義禮智信,現在為什么出現信用缺失? 并不是中國企業主觀意愿上不想講信用。我國從過去計劃經濟到現在市場經濟有一個過渡階段。面對信用,需要有一個適應期。中國28年的改革開放走完了西方發達國家上百年走過的路,這個過程很快。走得快就需要企業的節奏能跟上。需要相關的信用評級機構,甚至非政府組織來幫助企業規范其社會責任和行為準則。需要國家來抓信用建設,使我們的企業能與國際接軌。但這些方面,問題就出現了。 過去計劃經濟不需要信用,國家給計劃配額,只管生產不管銷售,那是國家行為;現在市場經濟,或正在轉軌時期,信用就開始缺失了。 目前,中國企業有兩種信用。一是國有企業的信用,基本上是國家信用,包括貸款融資,產品銷售;二是民營企業信用,現在成了老板信用。這是靠自律,不是他律。企業信用如何,要看老板這個人怎么樣,一旦換了老板還得重新考量。這是缺乏企業信用管理機制的后果。 西方國家人與人之間是契約關系,而在中國及中國文化影響下的東南亞地區國家,是人情關系、親情關系。中國要完全過渡到市場經濟,首先要講信用,建立完善的信用評級體系和信用制度。沒有信用,市場經濟不可能完善。 我國從黨的十五大到十六大,每屆領導人都講到要建立完善中國社會信用體系,特別是企業信用體系。企業是國家經濟的載體,它的信用直接影響到國家的國際形象;社會的安全與穩定;老百姓的衣、食、住、行、身體健康以及對國家法律法規的信心。影響到整個國家經濟健康持續的發展。 21世紀是跨國公司經濟,是做大做強的經濟。中國企業想要做大做強,必須具備自身的信用。不說產品好壞,連基本信用都沒有,企業如何生存?如何做強做大?所以我認為信用不僅是一個企業生存的命脈,同時是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和源泉。 不過,非常遺憾的是,中國經濟經過28年的改革開放,雖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在信用體系等“軟件”上卻遠遠落后于實體經濟發展。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目前經濟出現了投資浪費、經營效率低等現象,脆弱的企業信用體系已經開始阻礙了企業生產交易效率的進一步提高,因而企業信用建設不僅僅是一個企業個體的行為,而是事關中國經濟戰略轉型。 這就是跨研會和鄧白氏之所以要在中國聯手推廣企業國際信用評級的根本原因,也是跨研會和鄧白氏的企業國際信用評級工程的歷史使命。我們希望通過企業信用評級,來喚醒全社會和經濟界的國際信用意識,推動國家相關部門和企業主體提高國際信用認識,落實信用體系的建設,從而推動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鄧白氏是國際著名的信用評級公司,有四任美國總統出自鄧白氏,在企業評級上有著豐富的實戰經驗;中國國際跨國公司研究會是我國著名的非政府機構,曾舉辦過世界經濟發展宣言大會等大型國際活動,在國際上享有很高的聲譽。綜上所述,在我國信用文化和信用體系還比較薄弱之時,兩家機構強強聯合,聯手組織推廣本次中國企業國際信用評級工作,可以說是中國信用建設的一個里程碑。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