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特許經營離重生有多遠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8日 11:45 解放日報
《商業特許經營管理條例》不是令行禁止式的法規,見效還將通過市場顯現——— 當特許經營步入法治時代,不僅加盟商的利益可以得到保護,特許人企業和被特許人之間的共同利益更為緊密地“連鎖”在一起,促進特許經營體系的健康發展。 年5月1日起,《業特許經營管理條例》(下稱《條例》)正式實施,這意味著我國的特許經營模式從先前的行業自律納入法律監管。上周,首批50家企業已完成特許經營備案,商務部將在本月底發布第一批備案特許人企業名單。在近兩個月的市場觀望之后,這一消息的公布打破了新條例執行的“溫吞”局面。 有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06年底,我國特許體系數量超過2600個,加盟店近20萬個,分別比上年增長13%和16%,已覆蓋了該分類的所有13大類別,80多個細分行業和業態。龐大的特許經營市場就此迎來重生了嗎?現在還不得而知。如果說,這部《條例》是基于市場規則而生的法規,主要通過市場手段而非行政手段來規范市場,那么,即使法律監管還未真正發力,特許經營市場的重新洗牌也幾成定局。 跨越陷阱 作為一種全新的現代商業模式,特許經營進入中國10多年以來,已成為諸多品牌拓展市場的有效途徑,并呈現出快速擴張的態勢。于是,“零風險”、“保證利潤”、“快速賺錢”等具有誘惑力的字眼充斥著各類招商廣告,一度引得投資者趨之若鶩。但是,天上不會掉餡餅。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提供的分析報告認為,任何一個加盟項目都有一個投資回收過程,至少要經營1年至1年半以后才有盈利的可能,更何況經營本身就存有風險。 誘惑的背后是利益的驅使。據說,商業圈里有個共識:開連鎖店可大量圈錢。但是,以一家營業面積萬余平方米的商場為例,每天現金流在上百萬元,若企業沒有雄厚的資金怎能支撐?一些特許企業做著盤算:以低成本開店并不難,因為商業行業門檻低,還有供應商和銀行的錢可供利用。因此,一些特許人并不具備相應的硬件條件,技術和管理也不成熟,只為了獲取加盟費而征招加盟商。在逐利效應的驅使下,特許經營成為一些商家不斷擴張資本的手段。專家指出,特許經營的核心是無形資產的輸出,由于特許人和被特許人之間信息不對稱,很可能餡餅越大,陷阱越深。側重保護被特許人的利益,是頒布新條例的初衷之一。 其實,對特許人企業自身來說,若圈錢過了頂點又缺乏發展后勁,就會進入惡性循環,最終無法自拔。上海連鎖經營行業協會秘書長胡文章清晰記得,曾風光一時的上海美亞21世紀便利店是如何走向破敗的。這家創立三年半的便利店,在2003年到2004年迅速擴張了500家門店,最后由于供應鏈危機全軍覆沒。知情人士透露,其中根本原因是該企業總部的經營理念存在問題。 “這些年我國特許經營發展雖快,卻走過不少彎路,相關法律法規的不完善是很大原因。”胡文章介紹,從1997年試行到2005年實施,《商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屬于國務院的部門規章,不具法律強制力。而《條例》的出臺,無疑在隱蔽的陷阱前豎立起了警示牌,告訴投資者要謹慎繞過。 還需“清水” 在這部共計五章三十四條的《條例》中,“著重規范特許人的行為”是一大亮點,這從完善特許人的備案和信息披露制度中可見一斑。商務部商業改革司副司長王曉川指出,信息披露制度的建立,借鑒了國際通行做法。此外,為了防止特許經營欺詐,《條例》規定特許人在推廣中不得再出現含有宣傳特許經營收益的內容、規定特許人從事特許經營活動應當至少擁有2個經營時間超過1年的直營店,等等。對特許經營的違規現象,《條例》也有明確的處罰措施。然而,特許市場靠法規“擠”掉多余水分,并不能立刻成為一潭清水。記者了解到,新的特許人正“變身”以避開法規。 不久前,上海一家主營生煎的企業曾通過網絡等多個渠道招商以擴大自己特許經營的規模。但近日記者發現,這家“生煎王”的招商宣傳中已不見“特許經營”,轉而變為“特色專營店”,并巧妙地宣稱其是“以品牌經營”。還有的特許人企業打起擦邊球:或從特許經營變成代理經銷,或以保證金和貨物差價來代替加盟費。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秘書長裴亮曾說,特許經營和其他一些營銷模式之間有“灰色地帶”存在。之所以特許人會游弋在灰色地帶,是因為他們清楚,當這樣一部重點規范特許人行為的法規出臺后,若仍穿著“特許經營”的外套將不可避免地承擔起法律風險和責任。 對于新條例中的規定,業內人士仍抱有擔憂:要求特許人“網上備案”只是代表企業以法人身份進行了事后登記,并不能保證企業的守法誠信,這讓投資者如何甄別?無論是投資者、監管層還是特許人,對《條例》的宣傳和解讀是當務之急,可見“渾水”真正變清還有待時日。 “鎖”是關鍵 特許經營的市場真正要獲得“重生”決非易事,它既需要政策的引導、法律的保障、產業的扶持,也需要企業自身愛護自己的品牌。我們希望看到的是,相關的法規應該讓特許人和被特許人之間在長期的信任和合作基礎上將利益緊緊捆綁在一起。特許人企業若只注重發展加盟店,而缺乏對加盟店的管理,表面上看似統一的經營模式卻同床異夢,那么企業和品牌的生命力也不會長久。 據了解,國內外特許經營成功的品牌,其成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連鎖”操作規范,比如有一個高質量的加盟手冊和可操作的運營手冊,使全世界的店鋪都能保持一致的良好形象。而調查發現,我國目前連鎖品牌中近30%的企業沒有加盟手冊,20%以上的企業沒有運營手冊。 事實上,只要具有特許經營的本質,無論特許人以怎樣的形式避開條例,今后的投機風險都會加大。上海市匯盛律師事務所韓瀟律師表示:“雖然《條例》本身屬于行政法規,但特許經營行為在法律性質上屬于民事行為,參與特許經營活動雙方之間的權利義務和責任仍應適用《合同法》等民事法律。所以,《條例》規范市場的效果將通過市場手段漸漸顯現出來。”從長遠來看,企業既要搞特許經營,又想逃脫法律的監管,違背優勝劣汰的規律恐怕只能是種奢望。對于那些正考慮如何避開《條例》約束的特許企業來說,目前首要考慮的不是如何快速擴張,而是如何先生存下來。 可以肯定的是,《條例》將使整個特許經營市場面臨重新洗牌。這對廣大的潛在投資人來說是一個好消息,同時,對規范的特許人企業也同樣預示著一次機遇。從事經濟型酒店的人士認為,《條例》對目前經濟型酒店盲目跟風投資、某些品牌的無序加盟擴張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像“如家”、“錦江之星”、“漢庭”最近紛紛表示,將在直營的基礎上擴大加盟店比例。這讓人有理由相信,特許經營行業內的優勝劣汰將有助于整個行業素質得到提升,最終讓普通消費者得到好處。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