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爭奪煤炭進口國際定價權 企業不能缺位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4日 16:11 新浪財經
邱 林 近年來我國煤炭市場呈現出進口激增出口減緩的態勢,今年前5個月的煤炭凈進口量為367萬噸,多年來首次成為煤炭凈進口國。對此業內專家認為,在我國煤炭首次成為凈進口國后,企業要未雨綢繆,建立穩定的供貨渠道,防止國際上像炒作鐵礦石那樣借機抬價。(6月24日新華網) 隨著國家控制煤炭出口、鼓勵煤炭進口的政策效應進一步顯現,煤炭進出口由量變發展為質變。去年我國煤炭凈出口大幅下降,但依然保持了出口大于進口的態勢,這一量變過程在今年一季度發展為質變。來自印度尼西亞、越南、澳大利亞等國煤炭的大量涌進,使我國煤炭市場進出口形勢發生逆轉,出口連續3年以千萬噸的速度減少,而進口卻連續3年以千萬噸的速度遞增。 以前,我國的煤炭進口大多為“補缺”式進口,一般是進口特殊煤種填補國內需求。1990年,全國煤炭年進口量不過200萬噸,2000年也僅有212萬噸,而2006年,這一數字已經突破3500萬噸。2007年1至5月份,廣東、福建等南方沿海地區煤炭進口量已達到2297萬噸,同比上漲44%,預計全年將超過5000萬噸。 為什么我國是產煤大國,國內企業還要大量進口呢?主要原因是進口煤炭在運輸優勢、價格方面有較強競爭力。南方沿海地區進口煤炭,由于可直接利用海運、而且是大噸位船舶,因此在運輸上具有成本低廉的優勢;而從國內北方購買煤炭,但由于運費高以及流通環節多等因素,盡管距離很近,但最終價格反倒高于進口。 但隨著我國在國際市場煤炭采購量的激增,客觀上加大了國際上尤其是亞太地區煤炭的供應壓力。據外電報道,國際煤炭價格在過去幾個月來屢創新高,環球煤炭公司的NEWC煤炭價格指數顯示,全球最大出口煤港口的澳洲紐卡斯爾截至6月1日的現貨煤價上漲至兩年多來的最高價位,達到每噸57美元。此外,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各國的能源消費量不斷增加,使得日本、印度、韓國等一些資源貧乏的國家不得不接受較高的煤炭價格。 我國煤炭進口快速增加也引起了國際市場的注意。越南《經濟時報》近日報道說,由于中國煤炭進口量大于出口,今后5年內亞洲煤炭價格可能上漲42%。業內人土指出,我國煤炭凈進口量與煤炭產量相比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但我國煤炭進口企業要充分考慮國際上這幾年炒作的所謂“中國需求論”,警惕有人利用我國煤炭進口大量增加,國內企業尚無國際定價權之機而大幅提價。 在這方面,我國鐵礦石進口有著沉重的教訓。前幾年,由于我國鋼鐵企業不斷新建或擴建產能,鐵礦石的進口量成倍增長,來自澳大利亞及巴西的鐵礦石大多被國內大鋼鐵廠的長期合同搶去,而眾多中小鋼鐵廠則開始謀求通過委托中間商代理進口鐵礦石來滿足其原料供應,鐵礦石現貨價格被哄抬至瘋狂的地步。 假如我國只是一個次要市場,爭奪定價權自然難度極大。但是我國近年來已經是世界最大的鐵礦石進口國,最大的市場卻沒有定價權,加上我國在海外沒有自己的鐵礦石生產基地,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我國進口鐵礦石一直被別人牽著鼻子走。因此,我國鋼鐵企業長期以來只有采取現貨和長期合同的方式大量進口,導致國際礦業巨頭過去3年來分別調高鐵礦石價格71.5%、19%和9.5%,為此我國鋼鐵企業每年多付出上百億美元的沉重代價。 為吸取鐵礦石進口的教訓,我國煤炭進口企業應盡快爭奪煤炭國際定價權,并將此作為必須打贏的一場硬仗。今后,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越南等產煤國家將對我國市場的依賴性也越來越強,國內企業完全可以發揮自己“需求方”影響力,左右市場價格,并在煤炭國際定價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雖然談判有技巧和經驗,但決定價格的不是談判,而是市場,關鍵在于國內企業如何應對。 近幾年,在國際市場大宗生產原料上,“中國要買什么,什么就漲”的現象一直反復上演。只有奪取煤炭國際定價權,才把“中國因素”變成“中國力量”。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國企業應主動出擊,在充分研究市場的前提下,主動邀請各主要煤炭供應商開始商談鐵礦石價格,最好能夠聯合韓國和日本企業共同參與煤價談判,以增加談判砝碼。此外,我國企業還應加快聯合對外開礦力度,與更多發展中國家合作開發煤炭資源,多途徑拓寬煤炭進口渠道,降低對煤炭出口大國的依賴度,增加煤炭自給能力和對外談判砝碼。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