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航:沉重的翅膀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17日 14:02 《財經》雜志 | |||||||||
中國第一大航空公司為何陷入困境,丑聞纏身? □本刊記者 季敏華 曹海麗 龍雪晴 本刊特約記者 潘曉虹/文 臨近“五一”長假,在香港、紐約和上海三地上市的中國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南方航空)宣布,2005財年巨虧17.94億元人民幣。
這是自2005年之夏公司高管涉嫌經濟犯罪被捕、大股東中國南方航空集團公司(下稱南航集團)爆出委托理財巨虧丑聞以來,這家擁有723億元總資產、261架飛機和3.4萬余員工的中國第一大航空公司遭受的又一記重創。 這同樣也是1995年創始以來,南方航空披露的最大損失額。巨虧之緣由,公司將其歸結為航空燃油價格持續暴漲,以及近年并表北方航空、新疆航空兩家公司導致的費用攀升。但這顯然難以說服市場。公眾關注的焦點,是這家直屬于國務院國資委的“巨無霸”企業近兩年掙脫不掉的委托理財及經濟罪案的巨大陰影。而這一切,在上市公司的年報里并無答案。 當年接棒創辦人于延恩出任南航董事長的顏志卿已在2004年11月屆滿退休,接替者為原國家民航總局副局長劉紹勇。現年48歲的劉紹勇系飛行員出身,有著在民航業浸淫近30年的資歷。如今,他要繼續引領龐大的南航負重飛行。 無論如何對外回避,新任劉紹勇不可能抹去公司失陷的昨天。沒有人能夠將涉金十數億元、涉及兩名核心層高管人員的委托理財案視為孤立事件,而明晰產生此次“資本運作”罪案的治理之弊,連同認清其主業不振的體制之源,正是南航駛向明天的起點。 事件輪廓:惡性投資造成惡性損失 兩名涉案高管已交廣州市檢察院。“目前還在考慮以什么罪名起訴。”一位接近廣東省紀委的權威人士說 國家審計署廣州特派辦對南方航空的專項審計已在2005年下半年結束,然至今尚未公布結果。來自審計部門的消息稱,李金華審計長將在今年6月下旬的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上作2005年度審計報告,“到時會披露南航審計結果。” 司法程序也正在緊要關頭。南航兩名涉案高管——集團副總裁兼上市公司董事彭安發,以及集團財務部部長陳利明,已于今年3月被廣東省反貪局移交廣州市檢察院起訴,“目前還在考慮以什么罪名起訴。”一位接近廣東省紀委的權威人士說。 彭、陳兩人被指調集巨額資金乃至賬外資金委托理財,涉及多家券商,其中僅流向深圳世紀證券公司的委托理財資金即達12億元。“惡性投資造成惡性損失。在最初的委托理財虧損后,陳利明多次融集巨資繼續投入,一為掩蓋,二為補損,但損失愈大。”一位參與調查的人士透露。 2004年間來自南航的12億元資金,是歷史不長的世紀證券所獲得的最大一筆委托理財業務。世紀證券將其全部用于重倉持股,結果損失慘重,至2005年四五月間審計部門介入調查時曝光。 這中間,是籠罩在重重陰霾中焦灼不安的一年;對中國頭號航空巨頭如此,對2001年方始成立且資本微薄、卻素以“新生代券商”揚名的世紀證券而言更是如此。他們之間以12億元資金紐結的短暫聯姻,看似機緣巧合,實則各自發展階段的雙向選擇: 一方面,因行業特性而握有充沛現金流的南航集團,素有盤活資金的內在需求。2001年后,這一需求因航空主營業務不振而被逐年放大。此時的南航上下,非但集團及集團下屬財務公司大舉委托理財,集團多個部門也都卷入其中。至2004年中,甚至上市公司南方航空也以5億元巨資投向委托理財。其中,既有直接委托券商理財的“雙方協議”,更有大量涉及中間人的“三方協議”。 另一方面,世紀證券初創未久,資本金匱乏、經紀和投行業務微弱,格外看重委托理財。委托理財名為“中間業務”,實則券商主動融資行為,飲鴆止渴,資金大多投向股市,在二級市場賭一把。 然而,這確乎為被市場實踐證明為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的模式。2001年以來步步向下的中國股市,瓦解了這條食物鏈上幾乎所有參與者的幻想。在南航委托理財事件中,更暴露出委托方資金調度的隨意及混亂,而這并非偶然。 盡管早自1997年即已在海外上市,雖然在2003年增發A股后,已成為流通盤近半的名副其實的公眾公司,然而在分析家眼里,南方航空及其大股東南航集團身上,依然有著“官僚式”國企的諸多特征。在上世紀90年代后期以來民航業競爭加劇、政府之手頻頻舞動的大背景下,這家聲名顯赫的央企既有著太多的不由自主,也因自身的弊病而失去了太多的發展機遇;最終,滑向與形形色色的“市場能人”共舞、企盼股市炒作改善公司財務的境況。而企業內控機制的嚴重缺失,更助長了少數高管冒險乃至犯罪的行徑,增大了整體風險。 疏離主業而冀望“資本運作”,無異于舍本逐末。“因為市場不可能長期好,這也是周期性的。”今年3月的全國“兩會”期間,63歲的全國人大代表顏志卿在接受《財經》采訪時說。就南航委托理財一事,這位前南航集團總裁、南方航空董事長承認,“真正搞企業的人,對資本市場的了解是有限的。” 逆市中的冒險 漢唐失利,再找世紀,一場鍥而不舍的“資本運作”游戲 時至今日,圍繞兩年前南航那筆12億元委托理財項目的爭議,仍未完全平息。 當事人證實,12億元委托理財資金的第一筆,在2004年八九月間投向世紀證券賬戶,之后再注入兩筆。委托理財協議為期一年,世紀證券承諾保底收益率約在9%。 “和我們簽約的是南航集團公司,我們只知道是從南航財務部調來的錢,但最終來源是哪里,我們不知道,也不關心。”原世紀證券總裁吳敏文說。 這筆錢旋即被世紀證券投資部用于建倉,12億元資金約在2004年底前全部到位。它們和世紀證券的其他委托理財資金及自營資金,被投入同一個資金池,集中建倉數只股票。“我們一向習慣集中資金做大盤股,不做組合投資。”世紀證券內部一位員工說。 集中持股,是世紀證券高層至今樂道的操盤手法,且在2004年上半年一度斬獲頗豐,而南方航空本身就曾是世紀證券的重倉股。建倉自2003年下半年始,其時,南航剛于當年7月掛牌A股,因SARS打擊,民航股一蹶不振。世紀證券成本價約在4.20元-4.30元之間,最高位時約持有3000萬股。進入2004年初,擺脫SARS陰影的民航板塊開始上揚,南航股價最高沖至6.70元,世紀證券在當年3月間套現,凈賺近8000萬元。 然而,市道很快逆轉。4月,上證股指大滑;同月,“德隆系”崩塌,市場資金趨緊,融資成本大漲,“委托理財業務越來越難拉了。”一位市場人士說。 時至8月,漢唐證券崩盤。當月16日,漢唐證券上海華山路營業部提前兌付近8億元客戶委托資金,導致公司資金鏈全線斷裂,證監會調查小組隨后進駐。之后的調查結果顯示,漢唐證券的模式亦不外乎以高成本融資做莊。 消息人士透露,南航集團也曾是漢唐證券委托理財業務的客戶——“至少2002年以后還有超過1億元的委托理財,造成了很大損失。” 漢唐證券危機爆發后,市場對于委托理財談虎色變,許多證券公司開始大力收縮保底理財業務。然而,逆市從來不乏膽大之人,此時的世紀證券仍愿鋌而走險,以更高的成本融資炒股。 “那時還做保底委托理財也是出于無奈,因為世紀證券沒有其他盈利模式。”一位原世紀證券員工透露,“作為新券商,我們沒有辦法。” 而在另一頭,剛剛在漢唐證券委托理財中遭受損失的南航集團,也仍然愿意繼續冒險拆出資金。就在漢唐證券崩盤的2004年8月,作為南航集團財務部部長、集團委托理財業務的全權代表,陳利明與世紀證券簽訂了12億元委托理財的合同。 “和我們公司商談業務的南航‘最高領導’就是陳利明,更高級別的人我們就接觸不到了。”世紀證券一位高管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