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 Changing Situation,
You Cannot Be Perplexed
Any More!
變局中您不能再迷惘!
——寫在廣告公司調查專項報告前面的話
-文/本刊記者 陸斌
春節大假后的第一天,我們雜志社就向廣告公司的老總、朋友們征詢他們的下一步發展目標和當前最關心的話題。按照我們的預想,一年之計在于春,此時此刻,廣告公司應當是滿懷信心。但出乎意料,無論是跨國公司的中層管理人員、還是本土公司的老總,言談之間不約而同地流露出“迷惘”之情。他們當下最關心的問題是“下一步朝哪個方向發展?”、“下一步該如何走?”以及“怎么轉型?”、“新的贏利模式在哪里?”新年里,廣告公司從老總到中層管理人員表現出的這種罕見的“迷惘”狀態讓我們感到擔憂。
廣告公司力量走強,資本運營、技術創新
成為最大的利潤增長點
這種迷惘情緒的背后,一方面是由廣告業整體生態環境的變化和市場格局的震蕩所引起的,部分管理人員會因為未來的行業發展趨勢不明朗而無法確定本公司的發展目標; 另一方面,業內盛傳的“廣告公司邊緣化”這種由表面現象得出的誤導性判斷也讓一些廣告公司愈發自憐于自身處境,認同廣告公司成為廣告市場的“弱勢群體”。
但是,這樣的輕率結論和我們的數據調查以及統計數據并不吻合。從我刊2005年7月刊登的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發布的2004年度統計數據看,廣告公司營業額增長27%,遠遠高于媒體和行業的增幅。從本期發布的《2005年廣告公司調查專項綜合報告》來看,雖然媒體代理型廣告公司由于生態環境的變化,單純的廣告代理不能成為新的業務增長點,廣告代理費的利潤空間在“縮水”,但不能就此對廣告公司整體生存狀態“一葉障目”。
我們認為,隨著廣告市場的逐漸成熟,廣告公司整體力量已經由以往的數量型增長發生了根本性的“質的變化”,隨著壟斷性、規模性的廣告集團化公司的誕生,廣告公司必將成為廣告行業、廣告市場的主體。
通過比較連續3年的廣告公司專項調查出的營業額、利潤增長情況看,我們認為: 廣告公司整體發展趨向在2005年出現了一個新的“轉折點”。整體看,廣告公司正在改變數量型增長的態勢,自由競爭狀態正在向壟斷競爭狀態演變,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馬太效應”明顯呈現,廣告公司的經營模式正在發生根本性的變革,傳統的依靠廣告代理的經營模式日漸衰落。在今后一段時間里,廣告公司最大的經濟效益來自于規模型增長的大中型企業。最大的利潤增長點則來自于資本運營、技術創新和在此基礎上形成的資源壟斷。
廣告公司做大規模,五種途徑控制通路資源
從目前來看,大中型廣告公司新的增長勢能主要來自于通過資本運營、通過技術創新、通過相關資源支持來控制乃至壟斷廣告發布環節中相關的或新興的通路資源(其中包括對媒介資源的整合、對全國地區性資源的控制),通過掌握強大的廣告發布通路,增強對廣告主、媒體的談判能力和市場控制能力。
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 第一,以分眾傳媒為代表的資本運營型廣告公司。我們認為,分眾模式從表面看是創新了媒體形式,但實質上是成功地進行資本運營,利用強大的資本力量壟斷新興的媒介資源; 第二,以“百度”為代表的新興媒體。業內人士認為“百度”是用新技術形式開創了新的廣告載體和經營模式; 第三,在媒介購買業務上占優勢的跨國廣告公司通過對媒體資源的規模控制和深度開發壯大自我,雖然從表面上看,媒介購買利潤增長幅度在下降,利潤空間很有限,但實際上,大型媒介購買公司的整體贏利能力在增強,當媒介購買公司形成龐大的壟斷性規模時,就能決定媒體價格,影響廣告主的媒體決策,2005年9月首次亮相的“群邑”就是這樣一家集合了傳立、邁勢、靈立、尚揚、寶林領先的龐大媒介購買機構; 第四,像在中國大陸的李奧貝納、電通、SAATCHI&SAATCHI、麥肯這樣的大型廣告公司,努力通過整合廣告、公關、體育營銷、媒介購買等所有相關業務,向集團化方向發展,這與國際化廣告集團的發展趨勢相吻合,但這樣的發展模式對公司的經營管理能力和資本運營能力、專業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從目前來看,這已經成為中國境內跨國公司的主要發展方向。國內大型廣告公司像北京未來、郵政廣告、電信黃頁等媒介資源依附性較強的公司更傾向于走資源壟斷型發展模式; 第五,以TOM、奧美等為代表的市場擴張型公司,加強對國內地區市場的控制能力,一方面爭取更多的地域性中小型廣告主,另一方面為向全國市場擴張的大中型廣告主做好全國性廣告網絡建設。
中小型公司規避競爭風險,
走“專、精、細”的特色化發展之路
一部分中小型廣告公司為規避競爭風險,向專業型、精細化方向發展。以往在廣告領域以策劃、創意、制作見長的廣告公司面對資本化、規模化的市場競爭,采取“壓縮戰線”,不求“高、大、全”發展,只求“專、精、細”特色。這應當是絕大多數中小廣告公司的“適者生存之道”,活得看似自在,但也許并不滋潤。
其中,部分帶有“工作室”性質的小型廣告公司更加注重專業服務能力,有的加強策劃、創意、咨詢水平,有的強化廣告制作技術,從業者的體力、智力勞動付出較大,短期內掙錢也許不成問題,但規模型發展受到很大制約,一旦廣告公司的領軍人物停滯不前,公司自身發展很可能萎縮,從長遠看,隨著廣告業整體實力和技術水平的快速上升,隨著廣告業后備人才的快速崛起以及廣告業制作技術的快速更新,這類專業化公司的發展前途似乎并不明朗; 另有一部分中小型廣告公司限于資本和資源運作能力的局限性,選擇控制行業性或區域性的廣告傳播通路,比如試圖控制大學校園、醫院、公交、鐵路、地鐵、超市大賣場等等廣告發布渠道,實現行業或局部資源壟斷,在目前階段,這種小范圍資源控制型廣告公司還能在市場競爭中擁有“一席之地”,但資源控制能力薄弱,不如資本運營型廣告公司的資源控制能力強,相關的利益合作體比如醫院、超市很容易受利益驅使而“改換門庭”。還有一些小型廣告公司直接承包經營傳媒,比如某小型的公司團隊先后承包了三本雜志,但當雜志經營很有起色時,主辦方相繼收回了經營權。廣告公司直接參與傳媒經營目前依然具有很大的政策風險性。再有一些中小型廣告公司轉型為與廣告產品相關的制作型實體,借助在策劃、創意方面的經驗分享廣告主、媒體或其他廣告公司的下游業務。
綜上所述,在廣告市場“馬太效應”愈加明顯的狀況下,資本化、規模化、集團化的發展方向是符合國際廣告公司的發展潮流,也是廣告公司優化經濟效益的最佳增長模式; 而選擇“精、專、細”方向的大部分中小型廣告公司今后依然能夠保證一定的盈利能力,但缺乏引領行業發展能力,不會成為廣告市場的主導者,正如某本土廣告公司老總所說:“這類以創意、策劃、制作見長的廣告公司對廣告市場、對廣告行業的話語權已經開始沒落”。中小型廣告公司的市場競爭能力受服務范圍的局限性,將成為今后廣告市場“優勝劣汰”的主要對象。
由此可見,在廣告公司整體性分化趨勢中成為弱勢角色和“喪失話語權”的是那些沒有明顯競爭優勢的企業。與之相反,走上資本化、規模化、集團化發展道路的大中型廣告公司隨著資本運營能力的提高和廣告通路的壟斷,必然成為廣告市場的強者。
2006年1月8日,分眾傳媒以3.25億美元的價格取得聚眾傳媒100%股權。合并聚眾后的分眾讓廣告主最為擔心的是“形成壟斷局面后的樓宇電視廣告價格會不會上漲?”分眾傳媒給2006年的中國廣告公司帶來了最大的“利好消息”,也從某個方面驗證了我們對“廣告公司將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凸顯強勢地位”的研判。與此同時,《現代廣告》雜志社也堅信:“分眾”只是在2006年開了個好彩頭,好戲還在后頭。廣告公司間的真正較量是在其背后支撐的資本運營能力和實力。經過新一輪資本洗禮的廣告公司在走向成熟的廣告市場中必將成為市場的真正主體,引導、引領廣告市場和廣告行業的發展。
如果你對我們的預言還有質疑的話,讓我們再回顧2005年7月6日角逐2012年奧運會申辦城市的那一幕: 倫敦、巴黎、紐約、莫斯科、馬德里五大城市殘酷對決,他們的背后卻站著同一家廣告公司——WPP,世界第二大廣告傳播集團。無論誰輸誰贏,WPP都是絕對的贏家。在未來的中國廣告市場上,廣告公司的能量究竟有多大?這還真是一個無法想象的“黑洞”!
相關鏈接:
2005年度廣告公司生態調查專項報告
2005年度廣告公司關鍵詞
廣告公司調查對象概況
廣告公司看廣告業發展趨勢
廣告公司: 自信才能強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