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企業家:華人最大慈善基金成功運作幕后(3)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21日 15:43 《環球企業家》雜志 | |||||||||
保持效率 事實上,即使在各種慈善機制相當成熟的西方世界,讓基金會保持高效也并非易事。直到近年,比爾.蓋茨為首的一批年輕慈善家才嘗試將慈善基金會像企業般運作,高度介入項
關鍵仍是對于項目的選擇——在決定投入后,如項目在國內,李通常會選擇國內相關部門合作,以此強化項目的落實。 多年來,李嘉誠基金會以教育、醫療、文化、公益事業為慈善方向。其中對于教育的投資占60%,另有30%是醫療扶貧和醫療科研。在李嘉誠看來,這都是“對人的能力提升的項目”,他一直試圖將教育、醫療扶貧和醫療科研的關系搭建起來,實現一加一加一大于三。“良性循環是李先生另一個重要的哲學”,與李共事多年的周總結說。 項目的最終決定均由李本人判斷,但在此之前,基金會會通過一個成熟的體制進行篩選。幾乎所有發往其基金會的申請都會得到回復,即使不符合基金會捐助標準的,也會被告之所申請項目不屬于其范疇。 資助范疇內的項目,由基金會小組進行分析。宏觀的標準有三:項目的目的是什幺?項目方法是否可行?社會效益有多大?而最終提交給李嘉誠的,是每個項目的最基礎元素:who、how、when、what、why——誰受益?如何受益?何時受益?受益價值為何?等等。對于多年來歷經商海風云流變的李嘉誠,做出項目的選擇與判斷并非難事。 在周凱旋看來,每個項目都應該放出一個信息。比如當年與教育部合作,就將“知識改變命運”這一信息廣泛發布,其效果是,在中國內強調了知識是受到重視的這一觀念。因為無形效果的影響客觀,有形的成果也必卓著:長江學者計劃也一樣,啟動以來每年從海外吸引留學生歸國研究,至今數量已經超過千人。 現在,李嘉誠基金會希望做一些與眾不同的項目。如當社會流行在西部資助興建學校時,李先生卻認為沒有跨躍式思維進步,投放的資源只是低效和低量的循環,沒有重大意義, 李考慮如何改變當地諸多學校的教學質量:通過衛星、網絡和計算機,西部的教師和學生能夠實現與發達地區同步的遠程教育,這一斥資3億,覆蓋一萬所中小學及13所大學,培訓一萬名鄉村老師的項目的最直接影響是,有望突破鄉村老師自己能力不足的瓶頸,形成教育的持續效果。 因為都知道李嘉誠最厭惡假大空的口號和濫竽充數的人,基金內人士最怕是項目做得不好,周凱旋笑說,最不需擔心的是資金問題:“不是因為基金會資金雄厚,而是因為基金會投資委員會主席是李先生本人,李嘉誠親手完成基金會的每筆投資。” (文/《環球企業家》□ 張亮 出自:2005年3月 總第108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