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界:一個硬幣兩個方向 中國民營企業再審視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04日 15:42 《商界》雜志 | ||||||||
□文/本刊記者 王福生 早在2002年初,經濟學家吳敬璉就曾公開表示,中國民營企業要面對五大難關:全球制造中心向中國轉移而帶來的成本競爭壓力,融資環境的局限,市場環境的制約,以及自身經驗和技術能力的不足。
對于吳敬璉的警告,似乎少有人放在了心里,日理萬機的企業家們依然忙碌著他們的忙碌,辛苦著他們的辛苦。轉眼3年過去了,中國民營經濟蓬蓬勃勃地發展著,大大小小的老板們腰包鼓了、臉上笑了、心里踏實了。一個最典型的例子是,關于中國富豪的各種排行榜風起云涌,前100位富豪的最低門檻提高了若干倍。民營企業在中國經濟舞臺上的種種風生水起,讓一個經濟學家的擔心似乎成了過眼云煙。 然而,那些被“忽略不計”的細節總是在人們最興高采烈的時候探出頭來,讓人猝不及防、大吃一驚: 似乎只是一夜之間,華晨就被政府接管了,荷蘭村偃旗息鼓了,農凱集團風光不再了……連中國最大的民營企業德隆也資金鏈斷裂而不得不眼看著上百億的資產被托管了。 于是輿論又起。關于財富原罪的言論甚囂塵上,一時之間似乎又回到了“為富不仁”、“無商不奸”的左風盛行年代。 于是質疑又至。一位叫郎咸平的香港學者對德隆、格林柯爾等著名民營企業的頻頻質疑,讓人們開始懷疑到底有多少民營企業屁股是干凈的。 于是變故又生。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出臺,眾多民營企業資金鏈驟然緊張,無論大老板還是小老板,紛紛收縮投資,驚呼錢不夠用了、企業周轉不靈了。 除去那些因為偏激和誤解而帶來的道德層面的評判,現在的問題是,一旦剔去那些無法拿上桌面的“變通之計”,民營企業到底還有多少競爭力可言?如何對中國民營企業進行一種公正的、恰如其分的價值評估? 答案并非顯而易見,真理也非有而自明。 于是只能探索。于是只能本著一顆公正之心、功德之心,去在眾多案例和數據基礎上得出結論,以及事實的推演——在此,我們要深深感謝中國社科院的專家們,他們不辭辛勞做出這樣一份中國民營企業競爭力報告,它無疑將為我們更客觀公正地評價民營企業提供重要佐證。 2004年末,記者在浙江溫州和福建晉江分別見到了兩位民營企業家——奧康集團董事長王振滔和恒安集團總裁許連捷。 彼時,王振滔剛剛被評為全國十大杰出青年,他執掌下的奧康集團連續多年高速發展。談到企業的競爭力,王振滔樂呵呵一笑:奧康今天的發展,還不是得益于政府和各界朋友的幫助?我們現在發展得很好,今后會更好。 作為總資產超過30億元人民幣的恒安集團掌舵人,許連捷樸素得讓人驚奇,但言談之間卻自有一股豪氣:恒安公司上市以來,連續10多年按時分紅利……我們希望再用幾年的時間,把恒安做成一家國際性的大公司。 踏實、穩健而戰略正確、目標遠大,這或許正是中國民營企業的競爭力所在。 一個硬幣的兩個方向,上或者下,其實只是角度不同而已。記住昨天和看清現實,最終的目的還在于贏得一個穩健的未來。 因此我們惟愿并且相信:中國民營企業,明天更美好。 系列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