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浩俊
由于中國遠洋深陷虧損泥潭,一時間市場的不滿情緒都拋向了集團董事長魏家福,“被退休”傳聞自前年就開始盛傳,這一次終于有了下文。中遠集團多位中層與高層近日已向媒體證實,中遠集團領導班子進入了調整程序,魏家福將卸任集團董事長,退居二線,新的董事長人選,據悉最有可能的是現任中遠集團總裁馬澤華。
對63歲的魏家福來說,這不可謂不是一種“解脫”。因為他“超齡服役”的這幾年,恰好遭遇了中遠集團迄今最為艱難的一段時光。集團不僅要面對經營的巨大挑戰,而且要面對虧損的巨大壓力。今年如果無法扭虧,就將面臨退市的風險。而在過去幾個月里,中國遠洋已多次靠出售資產套現來避免退市。按照業績預測,假設全球航運現狀沒有大幅改觀,中國遠洋今年虧損幅度仍在75億至90億之間,這意味著在今年剩下的半年內需要35億至50億資金來完成扭虧。這對一名“超齡服役”的央企領導,實在是太大的挑戰。
眾所周知,中國的航運業,一直被日本、韓國等航運強國所擠壓。特別在市場化和國際化方面,更是鮮有作為和地位。正是作為一名老航運,魏家福在航運界滾打摸爬了四十余年,而正是在他擔任中遠集團掌門人的15年內,中遠集團的資產規模達到了船舶700余艘,5100多萬載重噸,船隊規模位居中國第一、世界第二。而正是有了中遠集團的異軍突起,并帶領其他航運企業迎難而上,才使得中國在世界航運業中有一席之地,有了一定的話語權。
有人說,魏家福是“晚節不保”。如果當年主動引退,也許就不會有今天的尷尬和憋屈了,甚至還可以對接任者指手畫腳。話可以這樣說,但卻不能這么理解。一方面,誰也不是神仙,哪里能料到金融危機的影響會如此嚴重、持續時間如此長久;另一方面,對航運業有著深厚感情且非常自信的魏家福,不相信航運業會出現如此“慘淡”的景象,會給他帶來這樣的傷心結局。
事實上,在當今的航運業,可以說沒有一家航運企業不在“慘淡”經營,不被嚴重虧損所困擾。想一想,歐美發達國家在金融危機中都變得束手無策了,更何況是受金融危機影響最為嚴重的行業之一。就算魏家福沒有“超齡服役”,中遠集團又逃脫得了中國“虧損王”,的命運么?跟魏家福有過接觸的人都知道,他并不是一個輕易服輸的人。即便中遠連續三年當了中國的“虧損王”,他也從來沒有服輸過。只是,時勢既能造英雄,也能折磨英雄。魏家福再不服輸,再堅強,面對一團糟且暫時還看不出多少曙光的世界經濟還是無能為力。
在外界眼中一向挺有魅力的魏家福,在中遠內部喜歡被稱為“船長”,給員工的印象是“思想超前,能接受新鮮事物,眼界也比較開闊”,若不是2008年金融危機突然到來,正處在職業生涯頂峰的魏家福大可見好就收,讓自己過得自在一些。然而,性格決定命運,若是那樣,那就不是魏家福了。在這位老船長的心目中,既然叫做中國遠洋集團,就沒有理由不具備國際化視野,也就不能拿不出功夫與世界上的一流航運企業叫板。
必須注意的一個事實是,雖然中遠集團當了連續三年的“虧損王”,成了央企虧損的“代名詞”,但畢竟與那些明知產能嚴重過剩,原材料供應和定價權等已被外國供應商所控制,仍然在不遺余力地擴大規模、擴大產能的鋼鐵、水泥、電解鋁等行業情況不同。因為一旦國際金融危機過去,世界經濟復蘇,中遠等航運企業就大有“翻身”的機會。再說,如果沒有中遠集團為領軍人物的航運企業做支撐,在運輸環節節約了大量成本,中國的鋼鐵等行業,虧損可能更為嚴重,那樣的話,“虧損王”的頭銜也就不會是中遠集團了。
因此,雖然中遠集團出現巨額虧損,并在短時間內難以康復,但是,在中遠集團帶領下中國航運企業取得的國際戰略地位與影響,卻是花多少錢也買不來的。
無疑,由于對世界經濟形勢、特別是金融危機走向缺乏正確判斷,中遠集團在戰略謀劃和策略應對方面出現了失誤,可以說是魏家福40多年職業生涯中的一大“敗筆”。如果在決策方面稍稍慎重一些、冷靜一些、理智一些,后果可能就不會如此糟。所以,筆者現在要為魏家福說幾句話,判斷一名企業家到底是成功還是失敗,不僅要看企業的業績,更要看他對企業和國家所作的貢獻。不能因為中遠集團的虧損而抹殺他對中國航運事業所作出的貢獻,也不能因為中遠集團近幾年的連續虧損,因為魏家福的黯然離場就將他視作一位失敗者,而應當從歷史的角度給予公正評價。
面對外界的種種非議,魏家福在今年的博鰲論壇上說過這樣一句話,“中央、國務院了解中遠,我就足夠了”。這既可以解讀作一種抱怨,也可以視為一種自信。
稍早些時候,希臘政府授予魏家福大十字鳳凰勛章,以表彰中遠集團在希臘投資碼頭而給當地經濟帶來的貢獻。對這位是非功過爭議格外突出的老人,這種帶著榮譽離開的方式或許是對他最好的補償。
(作者單位:江蘇省鎮江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