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房價松動的意義
文/張大偉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
房地產從不缺話題,對房地產的看法也分春天派和冬天派。過去十年,以任志強[微博]等為代表的春天派預測準確率頗高,北京等一線城市,甚至被預測“25年后房價每平米80萬”,但2014年的北京房產市場沒有春天。
迄今為止,北京房市連續4個月單月成交低于萬套。“五一”期間,二手房僅成交31套,同比大降82%,創下2009年有網簽記錄以來的歷史新低。新建住宅簽約也處于數年來的低位,去化速度明顯放緩。房市價格停滯和部分下調,二手房平均跌幅已超過5%。亦莊、通州等區域的新建住宅也已調整價格。
相比往年,2014年的樓市倒春寒跡象明顯。北京樓市逐漸從2013年的恐慌性購房變為恐慌性觀望,購房者害怕高點入市。從三四月新建住宅剛需項目的定價看,房企與客戶的博弈已微妙變化。在自住型商品房、信貸等多方因素沖擊下,供需雙方的市場預判已轉向。
2014年房企的資金面呈整體收緊態勢,成交量明顯萎縮導致行業預期進一步轉低,加速周轉已成為房企今年的共識。大部分項目的供需結構發生變化,2013年北京2萬單價左右的剛需商品房項目供需比基本是1:4,目前已降到1:2以下。隨著部分項目的搶跑消化,供需結構扭轉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一旦出現恐慌性觀望,需求很可能會突然銳減。從目前市場情況看五六月份也很難升溫。房企“讓利跑量”心理漸占上風,供需格局已悄然生變。
2013年,全國樓市首次出現分化行情,一二線城市爆漲,三四線城市平穩甚至冷清。2014年前4月全國樓市趨冷。相比過去十年,2014年北京等樓市的變化帶來幾個新啟示。
樓市不存在避風港。北京等城市在2008年、2011年都出現短期調整。房地產事實上依賴大資金,只要央行[微博]放水,水自然會去房地產。但政府明確提及不會選擇短期的強烈刺激,已使得房地產不再存在過去十年的發展基礎,一線城市自然也很難獨善其身。
市場質變正悄然進行。對比2008 年和2011 年,導致2014 年調整的共同因素均是行業流動性趨緊,不同因素是:政策擾動因素淡化、經濟增速下調、區域和產品市場分化突出、行業內企業分化明顯及行業整合趨勢提速等。
中國城鎮化不具備持續高速發展到70%的可能性。有專家認為,受益于城鎮化發展,房地產還有10年以上大發展,但這忽視了按戶籍人口計算中國城鎮化率約35%的事實,近20%的差距主要產生于房地產價格漲幅透支了城鎮化帶來的有效購買力。除北京、上海兩個特大城市外,全國城市的政策基本都能實現買房落戶,戶籍城鎮化如此低,說明中國城市化購買力已在房地產市場出現萎縮。
北京等城市的房產市場萎縮對金融體系影響巨大。這些城市家庭財富以房產形式存在的比例超6成。房地產在信貸抵押和家庭投資中角色極重要。房價大幅下滑將導致投資和消費萎縮,最終引發更多違約并反饋到金融體系。
政策要發揮作用,必須通過改變人們的預期,從而影響行為。目前中國房產市場的一個共識是,經過20多個月的連續上漲后,人們的購房意愿已削弱,進入觀望狀態,本次房地產市場的調整深度可能會超過2008年。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