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偉
越來越多的數據顯示,短期因北上廣深一線城市核心區的漲價,樓市永遠向上的幻覺被示范放大到了全國廣大的三四線城市。從中期看,房產稅的開征可能成為擊穿中國樓市泡沫的利器。未來即將開征的房產稅是在持有環節針對全部存量房產征收的稅種。發達國家的地方政府普遍開征此類稅收,稅率大約在1%,不同區域和不同房產的稅率差異較大。
開征房產稅也許在2015年上半年,需要具備全國統一的房屋產權登記數據庫,這個數據庫的形成有一些基本條件:一是你是誰?即個人的身份信息;二是你的家庭成員是誰?即家庭成員的組成和變動信息;三是你在中國境內持有的房產套數和類型;四是你及家庭成員的個人征信、納稅等相應信息。因此全國房產統一登記制度需要公安、民政、央行、稅務和地方住建部門現有數據庫的集中和統一,逐漸從物理集中邁向數據倉庫。如果一切順利,該數據倉庫可能在2014年年中初步形成,在2015年上半年具備選擇一些省市進行開征試點的條件。
為什么政府需要開征房產稅?因為稅源不足。中國經濟目前并沒有擺脫2010年以來形成的持續放緩的大格局。如果從流轉稅的增速來倒推中國GDP增速,那么在 2012年可能是 6.8%,2013年一季度則可能低至6.5%,從目前到2020年,中國GDP要維持7.5%的增速難度極大。在這樣的背景下,政府稅源日益枯竭。地方財政的困難尤其巨大,1994年分稅制后,地方財力日益萎縮,地方靠拖累銀行和逃費銀行債務,勉強維持到了2000年;此后靠土地財政,維持到了2008年;然后靠地方投融資平臺,維持到當下。隨著營改增稅改的推廣,地方政府已不再具備任何主體稅種。因此,開拓稅源很自然地集中到了居民身上,而中國居民擁有的最大宗財富可能就是房產。
在我看來,如何開征房產稅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房產稅對中國樓市的沖擊很可能被嚴重低估了。
決策者也許會在稅基方面有所考慮,例如,按家庭成員的多少進行免稅面積的扣除;例如,按房屋類型進行免稅套數的扣除;決策者還可能在稅率方面有所考慮,例如在一二線城市的房產稅率定得相對高些,而將三四線城市的稅率定得低些。我之所以強調如何界定免征不重要,在于以下邏輯:一是較寬泛的免征規定,會對三四線城市的財力補充作用有限,而較狹窄的免征規定,則對民眾的廣泛不滿難以平息。二是即便從邊際角度看,只有中國的富裕群體才可能真正承受房產稅,那么少數富裕群體拋棄房產投資,將帶來巨大市場震動。這就是投資中的羊群效應。對沒有多套房的居民來說,房價上漲本來就是紙上財富難變現,而對中高收入群體,如果富裕群體逐漸放棄投資房產,這種示范效應很可能被決策者忽略。
房產稅為什么會沖擊巨大?原因在兩方面,一是從中長期看,即便沒有緊鑼密鼓的調控,中國房地產市場也已進入平臺期,此時出臺房產稅政策,雪上加霜的效果更顯著。二是房產稅是標志性的財富再分配政策。中國居民財產中最重要的形式是房產,國家統計局曾統計認為,房產占中國居民家庭財產的70%,對這一部分征稅影響極其深遠。哪怕是0.5%的稅率,以房屋產權70年計,也意味著本來屬于你的財富,瞬間有35%不再是你的了。中國居民的生活將更依賴于薪酬,而不是財產性收入。
不僅如此,房產稅的開征還衡量著政府執政的開明程度。房地產調控至今,之所以政策疊出,效果糟糕,與民意相悖,就在于政策決策的透明度低,民意參與度幾乎為零。因此,在開征房產稅之前,真希望決策者能夠反思政策制定的目標、執行的效果和民眾的認同度。一是是否應考慮中國民眾如何保存其財富? 2003年至今,M
2
增長5倍,GDP僅增3倍,對發鈔背后隱含的攫取通貨膨脹稅的沖動是否應該克制一下?二是地方財政至今步履艱難,是用房產稅來轉嫁問題,還是真正進行1994年以來的綜合財稅改革?三是在中國房產和土地所有權分離,房屋普遍建設在已交納土地出讓金的租用土地之上,房產稅開征的法律依據是否充分?四是房地產劇烈調整的金融風險是什么?曾有官員認為即便中國房價下跌50%,銀行業也扛得住,這種判斷甚至比激進的學者更為大膽。五是沿用秘密討論、出其不意實施的舊習,還是保持足夠的決策透明度、公眾參與度?
我悲觀地認為,關于房產稅的討論尚不夠充分,倉促的政策極有可能使中國樓市泡沫被擊穿,在未來的中期時間段內,除了一線城市和少數二線城市的核心區,其他地區的房產并不再具備投資價值,甚至可能成為棘手的風險資產。房產稅開征之日,是房價見頂之時。
(摘自2013年5月21日《第一財經日報》,作者系北京師范大學金融研究中心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