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昝慧芳
中央黨校黨的建設教研部主任王長江的發言從一個故事開始。
2012年,他去黑龍江,一位縣上的領導干部告訴他,當地土地肥沃,是大糧倉,為全國人民提供著高品質的糧食。但近年來,不得不毀掉攥一把流油的黑土地,去引進工業項目,否則縣里的工業發展指標就上不去,綜合政績排名就要落后。但是,冬天這么寒冷的地方,那些大的企業誰來這里發展?所以,費時費力引資,引來的其實都是些檔次不高的二、三類企業,人家還不愿意來。只得降低門檻去吸引,結果那么好的土地白白送給企業,實際上是荒在那里。
王長江并非農業專家,他從這個案例延伸,圍繞頂層設計不足、國家領導和管理的問題談了五點看法:
頂層設計迫在眉睫。現行的領導體制和管理體制在科學性、合理性方面存在不少問題。一些地方有更大規模地發展第二、第三產業的能力,但體制嚴重地限制著它們的發展空間;另一些地方有發展農業的良好自然稟賦,卻不得不棄農求工、棄農求商,甚至毀農求工、毀農求商。地方上屢屢發生破壞生態、違背規律的事情,固然原因復雜,但缺乏更高層面的統籌,無疑是其中一個最主要的原因。
不妨考慮超越計劃經濟和行政思維的框框,用更加市場化的機制來解決問題。例如,是否可以仿照碳交易機制,嘗試實行農田指標交易?先以省區為單位,各省按照土地面積確定應保有土地數量指標,這個指標可以在各省區之間進行流通。有農田和農業優勢的省份可以把余量部分投入交易,而工業發達省份可以購買這些指標。以利益為紐帶來統籌設計才是可持續的,且一舉多得:農田足量高質,保護農田有利可圖,還能使工業反哺農業得到充分體現。
應當讓更多的國家財力在耕地保護中發揮作用。地方政府越過土地紅線,是因為“土地財政”使之有利可圖。這些年中央財政收入猛增,應有更強的能力來化解地方政府的越線沖動。現在的問題主要不在財力不夠,而是觀念上有問題:習慣于把資金分散到部門,部門又把這些資金變成一個個“專項”,對審批項目樂此不疲,使有限的財力無法完全用到解決宏觀的、戰略性的問題上。重復、浪費、低效不說,還助長了“跑部錢進”等腐敗現象。
對上下級黨委、政府關系的調整,應當納入頂層設計范圍。地方某些事情做得很扭曲、很怪誕,有時原因不在下面,往往和上級指揮棒的指向有著密切的關系。我國幅員遼闊,情況和條件千差萬別,不應使用簡單的、過于整齊劃一的政績考核指標,否則一定會出現南橘北枳的尷尬事。應該給因地制宜發展以更多的自主權。此外,一定要讓本地老百姓對政府和干部的評價在整個設計中得到更多的體現,才可避免違反常理的事情發生。
頂層設計不應依賴政府部門來進行。政府部門是常規執行機構,頂層設計恰恰是要打破原有行政管理布局,超越部門眼界進行統籌。這里沒有貶低部門作用的意思。部門有自己的職責所在,不能強求它們去做超越職責范圍的事情。但如果我們把這種全局性問題部門化了,把解決這些問題變成了部門意志的體現和部門利益之間的博弈,改革則必然變形。他建議黨中央、國務院設立專門的機構來主導,人大、政協、學術機構相互協同,共同推進頂層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