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立場公正超脫是成功醫改前提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3日 01:59 第一財經日報
上個周末,原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陳竺出任衛生部部長,原衛生部長高強則改任副部長。這個人事變動,社會上很關注:一是陳竺為無黨派人士,其非中共背景在致公黨中央副主席萬鋼擔任科技部長之后,再次引起注意;二是因為高強的改任,確實有些突然。 陳竺是典型的學者出身,有著醫學世家的背景。作為資深的醫學專家,他在中科院副院長等任上經歷了行政性職位的鍛煉。對于他的履新,輿論沒有表現出意外或者懷疑的情緒。這說明,公眾對國務院的這個任命,是給予了充分信任的,同時,對于新部長主持之下的衛生部將來的工作開展,也有更深的期待。 不難看到,陳竺在此時就任衛生部長,頗有些要去“啃”硬骨頭的味道。在當下的中國社會,“看病難、看病貴”依舊是一個沉重的民生命題。而為從體制層面有效解決民眾就醫難題的醫改方案,又屢屢陷入模式之爭中,難以推進。顯然,陳竺此時履新,既要為從一個醫務專家向衛生系統的政策決策者轉型而努力,更要直接面對錯綜復雜的醫改難題和醫療公平難題。這些挑戰,有著相當的難度。 一個完整的、立足于長遠利益和民眾利益的科學的醫改方案難以推出,不僅難在方案設計等技術層面問題,也體現為多個部門利益和多種既得利益糾葛于其中。國家發改委、衛生部、財政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民政部等多個相關部門,以及醫院、藥企和患者,在醫改這個共同的命題上,有著各自不同的利益訴求。這些利益訴求,甚至一度在公共政策的激辯中,部門利益被顯現化——從一個善意的角度理解,這種利益的顯現化體現出公共政策制定有了更多博弈過程,但不能不指出的是,具體部門間的博弈,其實多從部門利益和既得利益出發,而缺少了對長遠利益和公共立場的更多考量。 因此,盡管醫療改革主基調已然確定,但具體的目標和方向,卻不停地游移和徘徊,長期不能達成共識。圍繞著醫療體制改革,有如此諸多版本的方案和模式之爭,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分歧之大和利益博弈的激烈。 很遺憾,部門利益的糾葛影響了改革進程。基于對這一現實的清醒判斷,有學者提出建立一個超然于各部委之上的行政機構,來主導醫療體制改革。但這個建議遭遇了許多質疑。質疑者的理由不無道理,其中一個理由是:增加更為高層次的組織機構,難道該機構就缺少了對自身利益的追求嗎? 后來的結果,是成立了一個由多個部委組成的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部際協調工作小組。按照既定的部署,這個協調小組組織了對一些重大問題的深入調研,并將在調研基礎上擬定下一步改革方案。國家發改委主任馬凱和時任衛生部長高強出任協調小組雙組長。有了協調機制,當然比只是紛爭要強。但坦率而言,部門之間的利益矛盾并沒有因為這個協調機制的設立而有了根本性的解決。 醫改的主導者現在更多強調要確立“中國模式”。在今年年初的全國衛生工作會議上,原衛生部長高強曾拋出一份被稱為醞釀中的新醫改方案草本的報告。根據這個報告,政府正著力建設包括基本衛生保健制度、醫療保障體系、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和公立醫院管理制度等四項基本制度。從制度框架來看,衛生部門著力推進的工作,是系統而完整的。但同時,我們也應該清醒認識到,許多沉疴非要下猛藥不可。比如,備受詬病的醫療資源分配問題,既因歷史上政策的路徑導致,也不能否認少數特權者對公共資源的過多侵占使然。 到目前為止,有關醫改的系統性方案仍然還在探索的路途中。陳竺此時入主衛生部,在必然要面對艱巨挑戰的同時,也不妨將挑戰視為機遇。民眾久被看病難題所困擾,事實上對未來的醫療體制改革是懷有深切期待的。因此,盡管醫改方案非衛生部一個部門所能決定,但陳竺部長作為一個優秀的學者,一個高素質的國家公務人員,當以履新衛生部長為契機,以超然于部門利益的態度,以國家和社會公眾利益為依歸,推動醫改的進程,從而建立符合中國國情,兼顧公正與效率的醫療制度。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