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想到什么 于是就有了什么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1日 20:37 經濟觀察報
周軼君/文 高度 在迪拜頭一天,匆忙而斷續的采訪,令我一時難以概括對這里的印象。夜深人靜,閉上雙眼,出現在我眼前的是這樣一幅圖景:灰蒙蒙的天際,影綽綽矗立起龐然大物,高聳入云,這時你耳邊一定傳來當地人的介紹:“建成之后,這將是全世界最(高?大?豪華?)的(酒店?住宅樓?購物中心?)” 迪拜就是一個大工地。不同于北京,這里的每項工程幾乎都是“世界之最”。迪拜酋長穆罕默德說,沒人記得住第二,迪拜只能做第一。 為了保護本國人的利益和私產,迪拜到2004年才允許外國人擁有物業,至今只局限于新城區。這里不是移民國家,外國人居住再久,都無法取得國籍,所以開放房產市場,是留住外來人才的惟一辦法。 第一天在迪拜,我們的活動主要在老城區。從令人目眩的建筑天際線收回視線,我發現這座城市跟中東其他地方并無太多不同。破舊的老房,臟亂的街道,外籍勞工開著“尼桑”堵在雙向14車道的公路上。一個菲律賓女孩說:“我不喜歡迪拜,不喜歡!彼麄冊谶@里的收入不超過1000迪拉罕姆(大約人民幣2600元,不到當地一個大學教授的十分之一),而斯里蘭卡工人自殺率正在上升。 哈佛大學醫療中心的SarperTanli,原籍土耳其,派駐迪拜工作。在全中東最大的醫療中心里,吹著冷氣回答我關于迪拜外籍勞工的問題:“沒有人強迫誰來迪拜。”“可是你的選擇比那些人多啊。”“是的,可我還是說,沒有人強迫你來,這不是迪拜的問題,這是全球化,全世界的問題! 這里的建筑速度也充斥著瘋狂因子。正在建設中的Emiratestower(酋長國之塔),目標是世界第一高樓。樓的高度秘而不宣,生怕有其他樓超過,尤其聽說美國世貿中心正在建設中,便暫停拔高,單等對方建成后確定自己的高度。目前工程停工的另一個原因是,承包商破產了。為了搶到世界第一的訂單,承包商無限壓低價格,最終破產!斑@些‘世界第一’都是賠錢工程,你以為呢,圖名啊,”在此經營旅游業的老唐說,“就連世界第一豪華的七星酒店,也沒有盈利呢。” 旅游部官員Hamad說,迪拜發展歷史上有兩個轉折點,一是發現石油,二是發現石油快沒了。1970年代阿聯酋發現石油,也為迪拜的發展找到“第一桶金”。而實際上,迪拜的石油資源并不豐富,目前石油收入只占整個國民經濟的6%。更多財富,還是依靠港口貿易和旅游業積累。 意識到石油不是永恒的財源,現任酋長穆罕默德將連通歐亞的迪拜定位為“世界級城市”。世界級城市得有個世界級標志,正如艾菲爾鐵塔之于巴黎。于是有了“阿拉伯之塔”,全世界最豪華的酒店,現行星級標準已經無法衡量它,人們稱它“七星酒店”。外形似漲滿的船帆,從哪個角度看,都覺得它似迪拜士氣鼓漲,揚帆出海,于是人們也稱它“帆船”。落成后,它比艾菲爾更高。 “阿拉伯之塔”建成之前,簡單些的世界地圖上也許不會標出 “迪拜”,而現在,許多人不知道阿聯酋,卻知道“帆船酒店”,知道迪拜!鞍⒗卑训习莸拿謱懮狭说貓D。有了這筆無形資產,誰還在乎酒店本身賺不賺錢呢。 七星 入住七星酒店前,我同一名偶遇的澳大利亞人有以下一番對話。 “你們是記者?”她挑挑眉毛說。跟香港差不多,迪拜是個絕對拜金的地方。早就有人提醒我,迪拜人,不分國籍,“只識衣衫不認人”。 “是,我們到迪拜來拍專題片! “你們住哪里啊?” “阿拉伯之塔,那家所謂的‘七星酒店’! “噢?是嗎?”她的嘴忽然張大,眼珠直勾勾瞪著我,“你喜歡那家酒店嗎?里面什么樣子?” 這時輪到我把眉毛一挑,身子倒向椅背:“說實話,外觀還行,內部裝飾呢,黃金太多了,你知道,沒什么顏色能跟黃金配得好,嗯,不是我的風格!彼难劬Ω罅。 這就是“七星酒店”,遠比住宿更重要的功能,是拿來炫耀。外部造型靈動輕盈,彌漫著現代氣息。而內部恰恰相反,大量使用黃金和象征海洋的深藍,凝重富貴,線條從清真寺穹頂和古阿拉伯城堡抽象而來,中東元素無處不在。 英國籍管家介紹房間菜單有300多種菜品,全球最多;枕頭有26種,功效各異?晌蚁氲降模侨尾似贩倍,肚里只能容下兩三種,一夜也只能依偎一只枕頭入眠。設施算不上最先進,但細節盡顯鋪張,如包金的門框。管家說,酒店提供從機場到房間的直升機或勞斯萊斯接送服務,房間電話傳真隨客人不同而更換,確保隱私。 次日采訪需要,我實際上在豪華床上只睡了三五個小時,繼續趕路。沒覺得因為親密接觸了一夜“七星”,走在路上的感覺就有什么不同。越來越明白莊子說的,世界之大,擁有的永遠只是兩只腳板大小的土地。但同事說,我們對“七星”無享受感,關鍵在于不夠富有。對于那些有錢人而言,“七星”極大滿足了他們對物質的擁有感。 這天,在MSN上碰到一個國內朋友,說到我身在迪拜,他立即打出兩個字“天堂”。我詫異地跟進一個問號,他又加三個字:“富人的! 氣質 我對迪拜印象的改變,開始于當地華人旅行社的陳琳說,她在迪拜找到了家,臉上閃動著幸福!叭绻以诒本,家里是不會同意我找外省人的,我年紀不小了,他們總勸我趕緊結婚,可能會湊和?蛇@里,大家都是‘外國人’,這種自由和寬松的氣氛下,我才找到了愛人,而且他挺優秀的! 迪拜本國人不足20%,其余是來自200多個國家的外國人。在這個阿拉伯城市,其實很少機會講阿拉伯語,使用最多的是印度語、烏爾都語。迪拜的外籍打工仔通常都會多種語言。 在迪拜,我第一次在中東見到印度神廟,而且緊挨著一座清真寺。 我相信,一座城市的氣質,決定了你在其中會完成什么事情。 淑容醫生在這里生活了9年。問她在迪拜找到了什么,答:“自由。”她的前半生在希臘和美國度過,這個回答令我疑惑:“難道是連在美國和希臘都沒有的自由嗎?”“不一樣,在美國,病人走進我的診所,我都得考慮一下他是民主黨還是共和黨,話別說錯了,這里的政治氣氛太弱了……” 從臺灣來這里的韓,原先是美國生物博士,為了繼承父親的意愿,來迪拜接受經營了40多年的中餐館。他和香港籍夫人之間講英文。我問他,迪拜會不會缺少文化生活!安粫,恰恰相反,昨天我還去欣賞了Jazz,我夫人喜歡古典音樂,這里也有很多。不過,迪拜還沒有自己的OperaHouse,聽說已經在規劃中!蔽蚁嘈,那又會是一個什么“世界之最”。 于是,設計了兩個問題,問采訪到的所有人。“你從哪里來?”“在迪拜找到了什么?” 英國人說,在迪拜找到“陽光”。英倫冬天太難熬。10歲的女兒在這里接受純正的英國教育,最好的朋友是日本人,還會講些日語了。 伊拉克攝影師的兒子先天弱聽,從小戴助聽器。沒想到戰爭爆發,助聽器反而把爆炸聲擴大,導致聽力完全喪失。迪拜酋長在電視上看到報道,把孩子接到健康城治療,包了所有手術費和住宿費。健康城是迪拜雄心勃勃的另外一個工程,建成之后可以為30多個國家20億人口提供醫療服務。雖然不是每個伊拉克孩子都如此幸運,我想攝影師父親的答案,應該是在迪拜找到了“兒子的新生活”。 一對來自福建的年輕中國夫婦在此皈依伊斯蘭教。“我們在這里找到了信仰,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漂亮摩登的黎巴嫩姑娘毫不猶豫答:“Shoppingmalls.”迪拜多的就是購物中心,當地人主要休閑方式就是購物。某建筑集團仿照金字塔、泰姬陵等世界奇觀的樣子蓋起大樓,內部全是購物中心。“有這么多人來買東西嗎?”看到夜色中閃光的金字塔shoppingmall,我無法不失聲驚呼!斑@就是迪拜的令人驚奇的地方,”韓說,“中東各國的人都來這里買東西,俄羅斯人更多,據說再建20個購物中心都不夠。” 印度人Ajah在高爾夫球場工作。他愛上迪拜的“奢侈生活”!斑@種生活(高爾夫),是我在印度消費不起的,我在這里生活了14年,很愿意再呆14年!”在迪拜,給一棵樹供應淡水每年花費3000美元,一個高爾夫球場?這樣的球場,迪拜有7個。TigerWoods每年冬天來此揮桿。 斯里蘭卡司機說,在迪拜找到了工作,找到了錢。盡管很辛苦,但他很慶幸下一代可以在這里受教育。 灼熱的工地上,印度工人說,在迪拜每月收入700第拉罕姆,比在印度多一些,而事實上在印度根本找不到工作。 有人說,在迪拜找到了一切。杭州老板裴菲虹說,我是來尋夢,至今還沒找到,繼續找。 那個不喜歡迪拜的菲律賓女孩是我在整整10天訪問中,遇到的惟一一個不喜歡迪拜的人。真的,每個人都喜歡,很奇怪。 溫度 迪拜是個島。如果說“陽光海灘”是世界上所有島國的旅游資源,那么迪拜陽光充足,海岸線卻只有可憐的70多公里。迪拜要更長的海岸線。于是,填海開始。 沙漠里的沙子過于細密,無法用來填海。迪拜政府動用采沙船,到阿拉伯海深處取來適用的黃沙。一填,就是全世界最大的人工島嶼。 島形似棕櫚樹葉,差不多是一只手攤開的樣子,所以得名“棕櫚島”。填海請了荷蘭、日本的專家,啟動衛星定位系統,以免島形偏差。棕櫚島建成,迪拜海岸線延伸至1000多公里。棕櫚島大得可以從太空中看見,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 不止于此,迪拜正在建造中的另一個島嶼,形狀仿照世界地圖板塊,據說可以找到中國三座城市的輪廓。 這是一座雄心勃勃的小島,一張口就是一個世界。酋長穆罕默德殿下為之設計的口號是 “Welcometotheworld(歡迎來到世界)”。 棕櫚島公關、英國人詹姆斯帶我們參觀一棟已經出售但仍空置的別墅。“已經漲三倍價了,”英國籍公關說。棕櫚島剛建成時,趕上東南亞大海嘯。已經買房的后悔,還沒掏錢的猶豫,甚至傳言說棕櫚島上別墅,門前的樓梯已經被海水淹沒。 這時候投資,需要勇氣,眼光,或者只是無知無畏的運氣。為了鼓勵房產市場,第一批在棕櫚島置業的人,一半房價由迪拜政府出錢。 棕櫚島上的建筑興起于高科技,內部設施也相當現代便捷,但細部裝飾仍體現阿拉伯韻味。問起原因,詹姆斯回答:“這不就是人們想在迪拜看到的嗎?” 在棕櫚島海灘上錄節目,烈日炎炎,深海取來的沙子反射出粼粼銀光。我抓起一把沙子對著鏡頭解釋棕櫚島如何建成,滾燙的沙子向我傳遞迪拜溫度。同一只手掌,幾個小時之后,同樣在迪拜,又被白雪激凍。 一般而言,建造人工滑雪場需要一個天然小山丘,滑雪道依山勢而建。在迪拜,在這個全世界最大的室內滑雪場,連小山丘都是人造的。 雪,是真雪。巨大的吹風機吸進涼水,吐出漫天雪。進口處是冰雕公園,殘存的圣誕花環,提醒我們,這個伊斯蘭教國度歡迎基督徒在這里過節,還保證年年都是“白色圣誕”。 法國人盧克在這里做滑雪教練。鼻子凍得通紅,一下班卻要遭遇40多攝氏度的空氣。對著攝像機,我們穿著厚厚的滑雪服打雪仗,貼著落地玻璃窗看熱鬧的商場游客,卻個個盛夏打扮。 盧克說,在商場里建造“世界最大室內滑雪場”,初衷只是為了令商場與眾不同。 “那為什么一定選擇滑雪場,你可以僅僅把商場變成最高的、最大的,或者最豪華的……”“因為在迪拜,我們總想做些‘不可能’的事情。比如,沙漠城市有滑雪場! “人們說,迪拜的神話是因為它有錢,你覺得這一切真的僅僅是錢的作用嗎?” “不,還有統治者的勇氣和想像力。沙特也很有錢,可是你看到他們做出什么了嗎……噢,也許我不該說這些了! 來處 從迪拜市內開車40多分鐘,就到達你想像中的中東沙漠。廣袤無垠,溫柔決絕。不見了天際線上的紛亂,一丸酡日,光暈里若隱若現的電線桿,似未斷絕與現代生活的粘連。 沙,是紅色,細膩似水。穆罕默德咧嘴開著車過來。四只輪子事先已經放氣,癟癟的,順著沙漠線條滾動,以免陷落。 “準備好了嗎?”穆罕默德回頭笑笑,我下意識再緊一緊安全帶。一腳油門,沖沙開始。開始之后,就不能踩剎車,否則深陷其中。 沙,水花一樣在擋風玻璃前綻開。這時候覺得一個“沖”字實在恰當。順著沙丘方向,最險的幾成90度。 沙漠最精彩之時,在于太陽隱退,月色流動。迪拜沙漠里建起了小小的旅游村落,游客席地而坐,胳膊上露出剛剛涂上的阿拉伯 “辛奈”(一種草藥調制的顏料,圖案類似刺青)。烤全羊伺候,游牧民族的鼓點響起。自帶的酒可以藏在桌子下面喝,那是賓主間心照不宣的寬容與尊重。菜過五味,一道光打亮舞臺中心,肚皮舞娘婀娜登場。 腰胯扭動,引爆全場,不知是誰及時拿來綴滿珠片的圍巾,分發給席間躍躍欲試的女賓,一起舞上臺來。而舞娘更趨步前移,近至席間,一點手邀男賓同樂。 那晚,我們一行人在沙漠星空下露營,聽當地人講,迪拜城里人如何帶年輕一代回到沙漠,放鷹賽馬,牽引駱駝。年輕人不但為這些傳統運動著迷,在其中還生出一份文化驕傲感。今日迪拜,由沙漠邊一個小漁村發展而來。碧海黃沙,孤鷹駝背,本是“世界級”迪拜,一切夢開始的地方。 目光 從迪拜回來后,朋友們問起那座城市,都會加一句:“值得去嗎?”我給的標準答案是:“如果中東你只準備去一座城市,那就是迪拜。” 然后我也會質疑自己的答案——迪拜有什么? 歷史嗎?土耳其藍色清真寺,埃及薩拉丁清真寺笑了,更不用說沙特麥加圣地,耶路撒冷的金頂和阿克薩。 傳統嗎?這里本國人不足20%,其余是來自200多個國家的外國人。當然有機會見到白袍飄逸的阿拉伯男人和蒙著面紗神秘微笑的中東女子,但更多的,恐怕是吐字飛快挑戰你英語聽力的印巴勞工和膚色慘白力撐一身名牌的俄羅斯新富。 自然風光嗎?迪拜沒有金字塔(只有金字塔造型的購物中心),沒有紅海,沒有佩特拉古城。有的,只是黃沙,橫掃中東的沙漠。 可是,對于我為所有受訪者設計的那個題目:WhatdidyoufindinDubai?(你在迪拜找到了什么?)他們給出的答案多姿多彩,“陽光”、“異國戀”、“掙錢機會”、“宗教皈依”、“免費醫療”……離開時我竟想不出迪拜“沒有什么”。 據說賭城拉斯維加斯是這樣建立起來的:有人來到沙漠,眼前浮現出海市蜃樓。結果,他們把空中幻影建成地上天堂。我想,迪拜的殿下們在沙漠里放鷹賽駱駝的時候,也應該遭遇過某種天啟的靈感,要不然今天初來這里的人,怎么總會把迪拜與“幻景”、“奇跡”這樣的字眼聯系起來? 迪拜的名字幾乎與中東新聞絕緣。能夠追溯到的戰爭,發生在古代兩個酋長國之間。財富,使它今天有能力向飽受戰火之苦的穆斯林國家解囊;連接歐亞大陸的地理位置,天賦它在西方與阿拉伯兄弟間保持平衡的智慧。 迪拜,作為城市的歷史非常年輕。但當你把它的血脈,上溯到伊斯蘭教和阿拉伯半島,忽然間就感受到濃厚沉甸。迪拜第一任酋長故居的圖片陳列室里,你看到架鷹的老酋長、捧書本的第二任酋長,還有祖父懷中的現任酋長,三代人的目光似乎有某種連貫。 政治空氣稀薄,本是小國寡民的幸福指數。世界級的迪拜,實際上并非沒有政治作為。我們在迪拜采訪期間,巧遇伊朗總統內賈德到訪。堵在公路上,看他的直升機從頭頂掠過,這一飛,迪拜杰布阿里自由貿易區(中東最大)與伊朗間又多了不少生意。由于地理上的便利,阿聯酋是伊朗在中東最重要的貿易伙伴。而就在內賈德到達阿聯酋前兩天,美國副總統切尼,也悄悄落腳在鄰近的沙特,密會阿聯酋官員。結果,內賈德訪問期間,傳出美國、伊朗首次同意建立大使級直接會談。這是巧合,還是暗力?迪拜在其中又扮演了何種角色? 迪拜,從中東悠遠的血脈中走出,卻拋開中東慣有的歷史包袱。我領會,歷史使命感不是與過去糾纏,而是殿下們注視未來的目光。 迪拜誕生在過去與未來的節點上,東西方文明板塊的隆起中。穆罕默德殿下說,歡迎來到21世紀的阿拉伯。 迪拜,從中東悠遠的血脈中走出,卻拋開中東慣有的歷史包袱。我領會,歷史使命感不是與過去糾纏,而是殿下們注視未來的目光 周軼君,女,1998年畢業于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2002年6月出任新華社駐巴以地區記者,成為惟一常駐加沙的國際記者。多次采訪過阿拉法特、阿巴斯、亞辛等中東關鍵人物。第二屆 CCTV“中國記者風云榜”得主。現為鳳凰衛視記者。 來源:經濟觀察報網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