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雙幣卡該不該死亡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9日 02:37 第一財經日報
聶俊峰 近幾個月以來,國內銀行發行的所有類型的雙幣卡,因為中國銀聯的“審批阻力”而“深陷困局”。從相關報道來判斷,在長達一年的輿論交鋒之后,雙幣卡再次站到了去留存廢的十字路口(見6月18日《第一財經日報》B2版《銀行雙幣信用卡發行重遇困局》一文)。 在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針對雙幣卡政策沒有變化”的情況下,以“沒有任何形式的‘通知’”來斷送雙幣卡的“前程”,顯然是一個“削足適履”的不當做法。作為一名銀行卡愛好者,筆者愿就雙幣卡的未來發展冒昧提出幾點設想: 首先,對雙幣卡產品管理與監管應當以客戶利益為宗旨。雙幣卡之所以能夠成為舉足輕重的金融工具,正因其一卡雙賬戶、一卡雙線路的產品特征,滿足了國人跨境支付的基本需求,進而發揮了規模經濟的效應。雙幣卡這一專利產品在中國十年歷程已經歷了一個被市場檢驗、被客戶認可的成熟過程。因此,對于雙幣卡在使用中出現的“內卡外拋”等操作性風險,監管部門應加強商戶操作的監管而不應因噎廢食,阻礙甚至停止雙幣卡在境內銀聯網絡的受理。 其次,合理規范雙幣卡的利益分配問題。以品牌使用費為例,從表面上看,中國銀聯在這個問題上的確遭遇了不公,然而事實上,品牌使用費問題需要從兩個層次來分析: 第一個層次是,品牌使用費因何而生;品牌使用費是否像跨行查詢收費那樣轉嫁給了消費者?顯然,從數千萬持卡人的消費體驗來看,客戶并沒有因使用雙幣卡而支付國際卡組織 “品牌使用費”!捌放剖褂觅M”其實只是發卡銀行與國際信用卡組織之間的商業契約關系而已。第二個層次是,如果中資銀行果真向國際信用卡組織支付“不合理的”品牌使用費,那么監管層也許需要根據客戶的利益與收費的客觀情況,協調各方所關心的利益分配問題。 第三,允許雙幣卡發展,兼顧了中國銀行卡產業的保護與效率問題。近年來,境內的銀行卡收單領域,中國銀聯“一人分飾兩角”,其直連POS機(直接歸銀聯管理運營)已占據國內POS機數量的60%以上,各家銀行的收單業務卻已“明日黃花蝶也愁”。如若停發雙幣卡,則意味著國內銀行卡的發卡、收單和清算,三大環節完全由一家銀行卡組織掌控。 顯然,銀行卡產業保護的終極目標不是為了建立產業壟斷,而是為了抵制外資在國內產業方面形成的壟斷局面。產業保護政策應當是以市場效率為先,在保護的同時限制壟斷并維護消費者的基本權益。因此,監管機構應當在維護千萬持卡人權益和產業效率的基礎上,保障中資銀行在發卡環節的合理選擇權。 第四,鼓勵以雙幣卡為載體的金融創新。十多年來,國內銀行以雙幣卡為平臺進行了不少金融創新。特別是隨著國有銀行改革進程加快,中資銀行以雙幣卡為媒介與境外戰略合作者展開了信用卡商戶、ATM渠道、私人銀行等多項深層次合作:交行與匯豐的“home & way環球商戶禮遇計劃”、建行與美國銀行的ATM機取款互免手續費合作等。這些創新與合作既提升了中資銀行的服務水平,也為廣大客戶提供了便利。 歸根到底,一個金融產品有無生命力關鍵要看它是否滿足市場需求,因此對雙幣卡的討論一定要摒棄部門利益和門戶之見,而以廣大金融消費者的福祉為出發點。社會各界均應當以冷靜的態度、審慎的理念來對待雙幣卡的未來。(作者為中央財經大學工商管理碩士)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