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央視記者因受賄罪被拘傳的事件中,記者收受好處是否構成犯罪,本身就值得商榷。我一直堅持,記者收好處,是純粹的職業道德問題。收受賄賂,必須與某種權力相關。記者有何種法定或者制度化的職責?對于記者來說,是否報道某一選題,具有選擇的自由。記者收受好處而不被大眾接受,是因為記者身負特定的職業道德,報道本身會對公眾產生影響,如果因為收受好處而影響報道的真實性,可能影響公眾的判斷。而要避免對別人產生不良影響,這在某種程度上講是職業道德問題,記者并無法定的“應該報道什么”的義務。
在世界范圍內,也沒有一個國家對記者收好處是以犯罪來追究的,而更多是通過行業自律來解決問題。如果記者因為收受好處而造成報道偏頗或者失實,記者的職業生涯可能會就此了結,沒有媒體會再雇用你。但這個問題不能夠用公權力來解決。公權力的不當介入,用來解決媒體行業需要自律解決的問題,是對一個行業的強制干預,是對新聞媒體正常輿論監督工作的侵害。
中國報道:您一直關注媒介輿論監督權益受侵害的案件。相比之下,2008年發生的幾起事件和之前有什么不同?
周澤:據我觀察,2008年之前,針對新聞媒體所謂不實報道的,主要是名譽侵權起訴,起訴者包括政府、企業甚至地方法院,這些案件勝敗不一。但最近兩年,出現了新的現象,就是直接針對記者治罪,以記者收受好處費,誹謗或者受賄等罪名進行追究。直接針對記者治罪,就是把記者和媒體切割開來,讓弱勢的記者個體無法抵御這種攻擊。
同時,利用“受賄”等極易引起公眾反感的罪名,把記者個體置于道義的不利位置,讓記者面對千夫所指,再沒有人關注新聞報道本身反映的問題,不再關心輿論監督本身是否正確,而只關心記者是否收錢。
可以這么說,當“受賄罪”成為追究記者責任的不二法寶,如果形成了這樣一種慣性思維,就是“如果記者沒有收受好處,為何要跑這么遠來報道這個事情”時,也就意味著我們的新聞輿論監督面臨極大困境,會岌岌可危。
我想通過參與這樣的案件,把記者從受賄指控的潛在威脅中徹底打撈出來。幾年來,我已經和50余人進行過“記者收受好處是否能構成受賄犯罪”的辯論,結果大家都被我說服。同時,我也不主張通過立法,把記者這種行為規定為受賄犯罪。我當然反對記者收受好處,但是職業道德問題應該通過媒體自身、輿論和行業協會來解決。如果被采訪報道主體因為對報道內容的質疑,隨意懷疑記者是否收受好處,進而動用公權力抓捕記者,那么這樣的“罪名”就成為一些人試圖報復記者的有效途徑。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