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評論 > 黨中央國務院2009年農業工作意見 > 正文
不是就“三農”談“三農”,而是從整個國家的發展、安全、穩定和綜合國力提高的角度來思考“三農”的出路。通過以城支農、制度創新提高“三農”的競爭力和農村發展的可持續性。
在經濟發展較快時期,農村能為我國經濟提供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在經濟發展速度放緩時期,又能為絕大部分富余勞動力提供可進可退的空間。如果沒有這樣一個“蓄水池”,我國經濟與社會發展就要受很大的限制。
一號文件提供的是一條走充分發揮現代科技作用、低能源消耗、低環境污染、控制人口增長、維持文化生態與自然生態平衡的可持續發展之路,是內發型農業大轉型之路。
一號文件針對農村組織化的相關政策與措施,為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依法、自愿、快速發展創造了條件,同時也為夯實農村基層組織基礎提供了保障,將希望的田野變為田野真正的希望。
剛剛出臺的2009年中央一號文件,世人矚目。文件將改革的話語變成了可操作性的政策和措施,就如何加大對農業的支持保護力度、穩定發展農業生產、穩定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強化現代農業物質支撐和服務體系、推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等五個方面的問題,給出了28點詳細的意見。其所體現出來的,不僅僅是有較強技術性和操作性的新方案,還是一個農業大國關于農業價值再定位的大思路、大戰略。
在新的全球體系中定位中國農村發展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國的發展構成了新的全球體系發展的一部分。同樣,我國農村的發展也深深嵌入了全球經濟體系。在新的體系當中,一方面我國暫時無力通過尖端科技產業的利潤再分配從根本上消除農業在國際市場競爭中的風險,另一方面還意味著通過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以及推進城市化暫時也無法解決數量龐大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問題。此外,發展中大國的國情還決定了我國必須走內外兼顧的道路,單純依靠外向型經濟是不夠的。由此,擴大內需既是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重大挑戰,也是最大的機遇所在。
一號文件從根本上來說,正是在新的全球體系中來定位我國農村發展。當前的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的負面影響日益加深,對農業農村發展的沖擊不斷顯現。例如,在國內外資源性產品價格普遍下行的態勢中,保持農產品價格合理水平的難度更加凸顯;在全社會高度關注食品質量安全的氛圍里,保持農產品質量進一步提升和規避經營風險的要求更加迫切;在農民工就業形勢嚴峻的情況下,保持農民收入較快增長的制約更加突出。一號文件圍繞穩糧、增收、強基礎、重民生四個重點,旨在挖掘農村潛力擴大國內需求,發揮農業對于整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基礎支撐作用。在務實和重操作的背后,文件隱含了對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大國在新的全球體系中的角色與戰略位置十分清晰的認識:一方面是加大以工補農的力度,促進農村的穩定與發展,另一方面是挖掘農村市場對工業乃至整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帶動作用的潛力。不是就“三農”談“三農”,而是從整個國家的發展、安全、穩定和綜合國力提高的角度來思考“三農”的出路。通過以城支農、制度創新提高“三農”的競爭力和農村發展的可持續性,是一號文件的戰略特征。
在城鄉統籌發展的思路下打造“蓄水池”
農村的潛力是我國經濟穩步較快增長的內需保證,同時也是我國在新的全球體系中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蓄水池”。在經濟發展較快時期,農村能為我國經濟提供豐富的、具備現代工農業和第三產業從業素質的勞動力資源;在經濟發展速度放緩時期,又能為絕大部分富余勞動力提供可進可退的空間,以及農村創業的可能性。如果沒有這樣一個“蓄水池”,我國經濟與社會發展就要受很大的限制。但是,這個對于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至關重要的“蓄水池”,并不能自動發揮功效,它需要從制度創新、經濟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社會組織培育等諸多方面予以精心建設。
相關專題: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