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評論 > 反壟斷法8月1日實施 > 正文
中石油資源換市場,頂風而上?
就在《反壟斷法》正式實施前夜,有消息傳出,國內能源巨頭中石油意欲施展“資源換市場”策略,以其掌握的天然氣資源為籌碼,大舉進軍產業鏈下游的城市燃氣市場。一石激起千層浪,質疑此舉涉嫌壟斷的聲音此起彼伏,中石油大有“頂風而上”之勢。
借助上游掌控的資源,贏得在下游競爭市場的主導話語權,幾大能源巨頭在石油市場上的這一手,一直被指“壟斷”。多年前一度初露鋒芒的民營石油企業,如今大多銷聲匿跡,即使殘喘至今,也活得很不輕松。據統計,當前的民營油企已由十年前的3000多家縮減至300家以內,民企擁有的加油站數量也在隨之銳減。
民營油企為何難以度日?有民營油企負責人介紹,他們加油站內的成品油,都是從中石油、中石化處批發來的。在資源緊張的情況下,民營油企進油困難,常常遭遇“斷供”。加上批發價格受到上游鉗制,零售價格又被嚴格管制,導致“批零倒掛”,不少民營加油站因此無奈選擇退出。久而久之,成品油的銷售渠道和站點資源被大企業們吞并、瓜分。導致的結果是,雖然石油的下游銷售領域名義上不同于中上游,允許多元經營,但幾大能源巨頭依然占據著絕大部分市場。
現在,相似的戲碼可能要在天然氣領域上演了。中石油是天然氣上中游市場的“一哥”,據報道,它控制了天然氣上游勘探生產約70%的份額,中游管網占有率達80%以上,但過去并沒有一手掌控下游市場。城市燃氣供應市場早已形成多種所有制并存的市場化格局。但現在,中石油打算深入下游。上游的資源供應者一旦加入下游的競爭游戲,許多原來的玩家無疑將被擠出場外。有人分析,中石油及其關聯企業控制著氣源和長輸管道,下游企業對其存在交易上的依賴性,在氣源緊張的背景下,各地方為獲得持續或新增的氣源,也樂于與中石油交好,助其開疆辟土。這樣一來,一個與成品油市場相似的上下游通吃的天然氣利益鏈又將形成。
業內人士憂心忡忡:“基于安全考慮,國有資本掌控戰略資源無可厚非,但當上游的資源控制轉化為下游的市場壟斷,造成縱向一體化格局,勢必擠壓其他企業的生存空間。”那么,在成品油市場業已形成、在天然氣市場又欲效仿的縱向一體化經營格局,是否撞上了《反壟斷法》的槍口呢?
《反壟斷法》第三條規定,“經營者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屬壟斷行為。而如何認定經營者具有市場支配地位,該法第十八條明確,包含該經營者控制銷售市場或者原材料采購市場的能力、其他經營者對該經營者在交易上的依賴程度、其他經營者進入相關市場的難易程度等,這似乎都能與中石油在天然氣銷售市場的情況聯系起來。
能源巨頭在成品油市場的主導情形也是如此。《反壟斷法》禁止具有市場支配地位的經營者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如沒有正當理由,拒絕與交易相對人進行交易,沒有正當理由,對條件相同的交易相對人在交易價格等交易條件上實行差別待遇等。樂觀人士由此認為,民營油企從石油巨頭處批發成品油從此有了法律保護,石油市場競爭將更充分。
但反對意見指出,《反壟斷法》對中石油、中石化等特殊企業并無多大影響。《反壟斷法》第七條說:“國有經濟占控制地位的關系國民經濟命脈和國家安全的行業以及依法實行專營專賣的行業,國家對其經營者的合法經營活動予以保護”,這意味著,石油行業尤其是上游領域,可能被排除在該法管轄范圍之外。而能源巨頭在下游的壟斷行為是直接由其上游地位帶來的,因此很難分割開來進行界定。業內人士因此呼吁,《反壟斷法》的施行需要更多更具體的細則。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