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評論 > 爭議中國房價是否出現拐點 > 正文
吳解釋:“就算中央政府松動調控政策,把金融政策放寬,現在的房價也未必能得到消費者的認同。消費者現在發現了,房價不是不能跌的。而以往開發商采用‘恐慌銷售’、‘饑餓療法’,讓大家覺得,房子買得越晚價格就會越高,F在不同了,市場普遍缺乏信心。”
在吳看來,“這是政府、開發商在短時間改變不了的”。因此,“樓市的復蘇有賴宏觀經濟形勢的變化和此次調整的深度,只有在價格明顯下跌、土地成本也明顯下調的情況下,才可能逐漸穩定并走出低谷!
真正的救市
政府做好原本應做的事
鑒于上述背景,眼下政府又該做些什么呢?
“政府面臨的矛盾同樣很大,一方面是開發商需要救市的聲音,一方面是整個宏觀經濟調整的壓力!眳翘寡,“在這樣的環境下,政府要保持理性的態度,倉促采取救市行動對房地產市場的長期健康發展傷害更大。”
吳建議,政府應該利用這一有利時機對房地產市場從政策到監管的所有環節進行一次反思和梳理,許多抑制需求的政策需要調整、修改,建立首次置業甄別機制和全國聯網的個人住房信息系統,研究解決集體建設用地上市流轉的問題,完成保障房建設,從依靠土地市場的財政機制中轉變過來等等,“一句話,政府做好自己原來應該做而沒有做的事情,就是對房地產市場健康穩定發展的最重要的保證。”
地價居高不下原因多(解析)
具體到低迷的土地市場來說,“政府看開發商對買地不熱衷,推出的地塊自然較少”。
吳翔華對此分析,從開發商角度看,開發商不愿買地關鍵原因是目前的地價還是太貴,過去政府一直都采取“價高者得”的拍賣方式,必然抬高開發商成本,拿到土地的開發商只有開發高檔房才能獲得預期利潤,而高檔房市場的暗淡前景促使他們放棄土地儲備計劃。
那么,地價為何居高不下呢?
“這一方面源于開發商對未來的非理性預期,導致他們豪賭土地市場;另一方面源于拆遷成本較高,拆遷采用市場化操作,要考慮到被拆遷人能買到與之價格相當的二手房,另外政府還要考慮到前期基礎設施的投入和貸款的投入、增值收益等,因此拆遷成本不斷攀升。”而拆遷成本要想降下來,主要還看二手房的價格能不能降。這是因為二手房的價格都是由房主自己參考周邊新建商品房價格定價的。
因此,“只有商品房價格明顯下調導致土地成本開始下降之后,開發商才會愿意去拿地開發符合居民可支付能力的住房推向市場,土地市場才會走出低迷的狀態!狈駝t,“地方政府依靠土地出讓的收益支撐財政收入的局面,就會徹底‘斷炊’,形成有價無市的土地市場”。
“所以只有切實采取措施降低房價才能解決政府面臨的困境。”吳強調。
“當然,土地財政的做法必將會使地方政府再次進入不斷賣地、不斷推高房價的怪圈,只要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分稅機制不改變、以GDP(而非綠色GDP)來衡量官員的政績觀不改變、物業稅不能合理地推出,那么房地產市場的問題就不會真正解決。所以,房地產市場的問題早已不再是房地產市場本身能夠解決得了的問題了!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