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災后重建謀戰略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04日 10:02 財時網-財經時報
——專訪友成企業家扶貧基金會理事長王平 災后重建需要戰略統籌和長遠規劃,持續吸引國內外專業機構和志愿者參與并資助具有重大研究價值的戰略研究項目,將是友成在災區的工作重點 - 本報記者 孫維晨 王平,從這個再尋常不過的名字中看不出任何的特別之處,根據公開資料,我們也很難了解她的細枝末節。采訪她很難,因為她太過低調。然而她所領導的友成企業家扶貧基金會(以下簡稱“友成”)卻并不平凡,因為友成是中國第一家以企業家為主體的非公募公益扶貧基金會(其理事成員單位包括了碧桂園集團、零點咨詢集團、麥肯錫咨詢公司等一系列大型企業),而如香港信和集團主席黃志祥、泰康人壽董事長陳東升、中星微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鄧中翰等企業家則都是該基金會的發起人。 2008年5月12日是友成成立一周年紀念日,這是一個悲劇的巧合。從5月12日就投入救災工作到6月21日舉辦災后重建論壇,友成一直嘗試將世界先進的管理理念運用在災后重建中。 創立之初王平就已將目標設定:5年后把友成建設成公益組織中的一流品牌。那么,怎樣才能成為一流的公益組織?在災后重建中,國際先進的管理經驗,在中國偏遠的鄉村能有效地運用么?帶著這些問題,我們專訪了友成理事長王平。 《財經時報》:您在友成中的工作非常辛苦,這與您以前讓旁人羨慕的工作形成鮮明對比,為什么您要放棄體面的高薪職業轉而做公益事業? 王平:可以說,我用了幾十年的時間在準備著投身公益事業。長久以來我所接受的教育、所有的經歷都在為此做積累和鋪墊。我出生在建國初期,和當時青年人一樣,擁有很多理想,之后隨著工作不斷的改變,我目睹了改革開放后中國企業家群體的興起和壯大,也切身感受到了這個群體中許多人的困惑與掙扎。幾年前,我開始以個人捐助者的身份接觸貧困人群。在體驗了助人為樂之余,我也深深地感受到方興未艾的中國民間公益的種種問題。于是在2006年6月,我萌生了為中國企業家搭建一個公益服務平臺的想法,并得到了身邊眾多朋友熱情的肯定和真誠的回應。于是,友成企業家扶貧基金會就誕生了。 《財經時報》:您剛才所提到的“困惑”以及“問題”具體是指什么? 王平:比如說,企業家和許多個人在參與扶貧救助工作時,由于信息渠道不通暢、沒有專業化操作手段、個人時間和精力有限等原因使其所從事的善舉受到很大局限,甚至有時事與愿違。比如,別人慷慨施予卻讓受助者的自尊心受到傷害,受助者對捐助者的依賴心理也越來越重,甚至產生了各種不滿。更不用說由于監督不力、管理不嚴所造成的援助過程中資金使用不當和流失等問題。所以,我認為建立一個連接企業家與受助者的橋梁,幫助企業家更有效地從事慈善活動,已經成為一種迫切的社會需求。 《財經時報》:很多基金會都在積極吸引大企業成為理事會成員,在此方面友成有哪些經驗可以分享?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