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增加進口 而不是加息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6日 01:18 經濟觀察報
張曉宏 一、從實體經濟與貨幣經濟匹配的視角看,當前中國經濟發展趨勢是必然通脹。 眾所周知,在貨幣或者說一般等價物產生之前,流通領域采取的是物物交換。這時只有實體經濟,沒有通脹。隨著貨幣的出現,交易有了媒介。特別是當自身價值遠遠低于其所代表價值的紙幣出現的時候,貨幣經濟和實體經濟就徹底分離了。而隨著信息技術突飛猛進的發展,電子貨幣日新月異,實體經濟和貨幣經濟的背離就越發具備了物質條件。 在一個封閉的經濟體內,某個時點上,其實體經濟的價值是恒定的,但用貨幣計量的價格就并非如此。顯然,越多的貨幣追逐越少的實體物品時,實體物品的價格就會越高。在開放經濟體內,道理也是相通的。 當前,我國的國際收支存在大量貿易順差。這意味什么?一個簡單的結果就是:國內的實體物品越來越少,而貨幣卻越來越多。那么,市場經濟最基本的供求原理告訴我們,物價上漲是正常的,而不上漲卻是管制,卻會導致缺口。 綜觀近年來,住房、糧食、副食品、煤炭、石油和電力等基礎性產品價格始終在不斷上升。住房、糧食和副食品等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產品價格上升最為直接的結果就是導致人力成本的上升;而煤炭、石油和電力等能源產品價格的上升將毫無疑問導致工業產品價格的上升。所以說,一段時期內,中國經濟發展趨勢是必然通脹。 二、加息并不能有效解決當前的經濟問題。 加息的結果是提高了資金的價格,理論上可以吸引貨幣回到銀行體系,對物價上漲也有一定的遏制作用。但是,這樣的理論結果需要現實條件。條件一是銀行的存款利率要高于或至少不明顯低于風險狀況相近的其他投資渠道收益率,條件二是要看流通中的貨幣在加息后是否是凈流出。 近一段時間以來,儲蓄存款大量流入股票市場。特別是基金的收益率和它的風險相比、尤其是和實際的負利率相比更加誘人。甚至,最近出現了許多根本買不起住房的老百姓卻拿著辛辛苦苦積攢的全部存款——可能只有幾萬塊錢——進入高風險的股票市場的現象。為什么?根據行為金融理論,投資者的偏好有時是不能用理性來解釋的。其實,當前的這種現象恰恰說明老百姓的無奈選擇:與其幾萬元連一個幾平米的衛生間都買不起,還不如到股市里碰碰運氣。近一段時間,A股開戶數量連續增加,不能不說許多人是把自己的住房夢寄托在了高市盈率的中國股市上。 所以說,并不是居民預期消費支出越大,其儲蓄傾向就越大。凡事有度,一旦居民預期消費支出遠遠超過儲蓄收益的時候,為了追逐更高的收益,其風險偏好必然增加。這時,微量的加息毫無作用。 讓我們再來看看條件二。在封閉經濟體內加息基本可以保證貨幣從流通領域凈流出。而在開放經濟條件下結果卻復雜得多。當前,我國的實際情況是:在資本項目下,加息必然引起更大程度的人民幣升值預期,有著巨大套利沖動的外資必然有更大的動力流入國內;在經常項目下,巨大的順差在J曲線效應的作用下很難短時間有所緩解。于是外資源源不斷地流入,在現行的結匯制度下有著外匯占款名字的貨幣則源源不斷地流入流通領域。雖然沒有經過精細的測算,但在這樣的現實條件下,微量的加息能否導致貨幣從流通領域凈流出非常值得懷疑。 由以上兩條可見,加息對解決當前經濟問題的功效是大打折扣的。 三、緩解目前經濟問題的最佳做法是增加進口。 用簡單的視角看復雜的問題:當前經濟問題的根源就在于實體經濟和貨幣經濟的不匹配。 順差巨大→實物減少、貨幣太多→物價上漲→預期惡化→儲蓄減少→流動性過剩→信貸擴張加速→投資增速→經濟偏熱。極端一點,如果一個國家沒有進口,完全出口,豈不是等于在用本國的各種資源、實體物品換他國花花綠綠的紙嗎?這也是為什么我們要強調國際收支的大體平衡。 減少順差可以限制出口和增加進口。但由于我國出口產品多為勞動密集型產品,考慮到對就業的影響,不宜過度限制。而增加進口→實物增加、貨幣減少→物價下行→預期轉化→儲蓄增加,經濟偏熱就有冷靜下來的希望,應是事半功倍,一石數鳥。 目前,特別是應該加大糧食、副食品等基礎性產品和煤炭、石油等資源性產品的進口,增加這些產品的供給來平抑價格。 (作者供職于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本文為個人學術觀點。相關新聞見第五版) 來源:經濟觀察報網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