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不要依民族情緒判斷雀巢拒承諾事件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6日 07:52 中國青年報
冰點時評 雪峰 “綠色和平”稱雀巢、聯合利華等跨國食品公司雖已在國外市場做出不使用轉基因原料的承諾,卻不肯對中國消費者做出同樣的承諾。對此,雀巢相關負責人稱雀巢的產品均依照嚴格的國際質量標準生產,質量沒問題。(《北京商報》8月13日) 面對此事,一如既往,又有不少人在網上高喊,“外國佬都不是好東西!”“抵制洋貨!” 我以為,在公眾對食品安全詬病日多的大背景下,雀巢、聯合利華等跨國食品公司此舉,的確有執行雙重標準的問題。但是,訴諸民族情緒卻不是解決問題之道。 這里面涉及一個企業的倫理道德問題。現代企業發軔于西方,在早期,西方國家的企業理論界認為,公司只是一種開展商業活動的工具,企業行為不必考慮道德問題。但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與跨國公司相關的大量道德敗壞行為被曝光,他們忽視消費者安全、無視勞工權益、污染環境、賄賂政府官員,甚至在非洲、拉美的小國為了爭奪資源而顛覆政府。人們開始意識到,在這個“公司統治世界”的時代,掌握著巨量資源,擁有強大能量的跨國公司如果沒有道德感,就會成為一頭沖撞現代文明準則的怪獸。企業的倫理道德問題開始受到關注,John Elkington出版了影響很大的《拿叉子的野人:二十一世紀企業的三條底線》一書。書中提出了“三條底線”的觀點,認為企業除了要對其盈利能力保持合理關注之外,也要關心另外兩項因素:環保和社會公正。 由此,許多跨國公司為了打造良好聲譽,制定了非常嚴格的道德行為準則。但是,這種企業道德行為準則是基于西方社會靈敏的懲罰機制之上的。在市場經濟發達的國家,一旦公司出現違反社會規范的不道德行為,其在資本市場上的市值立刻就會受到不利影響,安然、世界通訊、安達信等事件都是活例子。當這種懲罰機制不靈光時,跨國公司為了逐利,還是會做出不道德行為來。如在發展中國家,跨國公司往往會大肆進行商業賄賂,開設血汗工廠,對環境破壞視而不見。這樣的例子在阿根廷、中國、越南都不難看到。 說白了,這就是橘逾淮為枳的問題,其中最關鍵的就是社會環境因素。拿雀巢、聯合利華等跨國食品公司拒絕對中國消費者承諾不使用轉基因原料一事來說,原因不外乎這樣幾條。一,中國公眾的科學素養和權利意識都沒有西方人強,他們拒承諾,市場反應不會那么強。二,中國雖有轉基因食品標識制度,但制度很軟,雀巢因此敢聲明“只要它們(轉基因原料)的使用不違反當地法規”。三,他們強大的公關能力,能抑制住“綠色和平”這類組織對其不利指責的傳播范圍與力度。跨國公司以其強大經濟實力,可以通過投放廣告,影響媒體的報道;他們還可以利用對地方GDP的影響力,役使權力為他們做很多事情。我就曾聽一位媒體朋友說過,他們策劃的一次關于轉基因食品的討論,就因“有人打招呼”而流產了。 所以,我們如果真要避免被雀巢、聯合利華等這樣跨國公司施行雙重標準,置于某種被歧視的狀態下,要做的并不是大罵“外國佬都不是好東西”,而是要改善我們自己的社會環境。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