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不能過分相信CPI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3日 01:55 中國經濟周刊
《中國經濟周刊》評論員 8月8日,央行發布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指出,前期糧食和肉禽蛋價格的上漲已逐步傳導到下游食品加工、餐飲等行業,因此,有必要高度關注價格傳導問題,防止價格全面上漲。 按照國家統計局此前公布的數據,上半年CPI(消費品價格指數)同比上漲3.2%,其中6月份CPI漲幅達到4.4%,繼續創下近期新高。我們認為,這兩個數字雙雙超過3%之“警戒線”,但仍不足以全面反映社會商品總供求狀況。中國的實際通脹水平以及潛在通脹風險,有可能被低估。 公開資料顯示,國內CPI指數統一采用“八大類”體系,即指數的構成包括食品、煙酒及用品、衣著、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醫療保健及個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居住等八大類。其構成權重分別為34%、4%、9%、6%、10%、10%、14%以及13%。 該種核算方式一定程度上滯后于居民消費行為及總體經濟形勢的變化,其缺陷大致有如下幾點: 第一,CPI集中針對與居民消費密切相關的商品及服務項目,而中國較高的經濟增速主要依靠投資和出口拉動,1999年以來,居民消費支出對GDP貢獻率逐年下降,大大低于國際平均水平,因此,CPI數據對于中國整體物價水平的代表性并不很高。 第二,CPI主要衡量居民生活費用的變化,并不直接包含投資品價格波動,但在實際生活中,股票、房產等資產項目對于經濟發展的作用越來越明顯,尤其是在近幾年內,中國的股票價格連連翻番,房地產價格亦快速上漲,各類投資品價格上漲幅度大大超過普通消費品價格上漲幅度,因此,CPI未能充分揭示真實通脹水平。 第三,CPI核算中的商品構成及權重設置可資商榷,主要表現在食品、煙酒、衣著等項目占比過高,教育、醫療,以及公共服務類商品占比過低,而在實際生活中,恰恰又是后者價格漲幅較大,且占居民消費總支出比重不斷提高,這種脫節導致CPI數據與居民實際感受大相徑庭。 第四,CPI未能充分體現資源稀缺程度及市場狀況,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政府所實行的價格管制。譬如說,近年來全球石油價格一路走高,中國的石油對外依存度也在節節攀升,但是,出于種種原因,國際市場的價格變動并未合理傳導至國內市場。長期而言,這種內外倒掛的格局難以為繼,因此,現行CPI統計與未來價格變動趨勢不甚配套。 當然,針對通脹風險趨于上升之狀況,相關部門及時出臺了一系列平抑價格上漲的綜合性措施,更重要的是,目前中國大多數商品供過于求,糧食生產也不會出現大的變動,總體來看,未來物價上漲的風險依然處于可控狀態,真正值得關注的主要是兩條:其一,資源、能源等上游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向下游傳遞擴散;其二,國際收支失衡持續積累,過量貨幣蜂擁進入證券、房產市場并不斷吹大資產泡沫。 合理的治理舉措需要合理的形勢判斷。目前,中國已初步建立起較為完整的價格指數體系,其中包括CPI、PPI(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CGPI(企業商品價格指數)等等,用以指示不同環節、不同領域商品和服務項目價格變動情況,我們希望并相信,決策部門能夠對這套體系不斷完善和修正并據以出臺適時適度的調控政策,將未來通脹風險降到最低。 歡迎訂閱《中國經濟周刊》,國內郵發代號2-977,國外訂閱代號:W5372,訂閱電話010-65363436,更多訂閱信息請登陸:www.ceweekly.cn。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