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不應過分強調房地產業的支柱作用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9日 04:42 第一財經日報
戴旭 在一些地方,有一個耳熟能詳的說法是,房地產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從其占GDP的比重來看,這一說法有一定道理。但從“支柱產業”的原本意義來看,這一說法卻不一定成立。 何謂“支柱產業”?顧名思義就是整個工業體系的棟梁,能夠支撐、拉動整個國家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美國以往的支柱產業是鐵路、鋼鐵、石油、飛機和汽車制造業,現在是航天、信息產業。靠著這些“支柱”,美國現在幾乎壟斷著全球GPS、軍火工業、客機等市場,以暴利支撐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美國在全方位打造信息時代的全球帝國。 日本的支柱產業是汽車、電子、光學和計算機產業,靠著這些,日本奠定了世界經濟第二的基礎,實現了國家復興。 韓國是將船舶制造業列為支柱產業的,以此為基礎,現在韓國不僅在汽車、電子,還在軍工產業方面異軍突起,準備爭雄世界。 迄今為止,世界經濟史上只有憑著傳統的制造業和新興的信息產業,支撐和帶動了當代大國現代化發展的故事,尚沒有哪個國家憑借蓋房子把國家帶進現代化的神話。這是因為前者不僅帶來產品,同時還刺激科技進步,提高效率,形成獲取巨大利潤和擴大再生產的良性循環。這種循環的核心,是可持續發展。而房地產業的發展,能帶動的相關產業只是煤炭、鋼鐵、土地的巨大損耗。據統計,現在光是磚窯,每年就要消滅一個縣的面積。5年來,我國已損失耕地1億畝,對農業生產和工業化建設的用地,造成很大的排擠。 2003年8月30日,王大珩等十位院士,給國務院呈報了“關于盡快組織實施支柱產業,振興國家汽車計算平臺工程的建議”,指出我國的支柱產業存在不掌握核心技術,即“空心化”問題。這不僅嚴重制約我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還將危及國家經濟、軍事和信息的安全。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取得巨大成就,但也出現了追逐GDP數值的普遍情形,經濟領域彌漫投機之風。一些急功近利的項目被列為重點和優先發展,最普遍、最大規模的莫過于房地產業。把凡是能直接帶來短期利益的產業冠以“支柱”之名,真正的支柱產業反而沒人關心。 由于支柱產業“空心化”,中國已為國外的汽車、電器制造業送去了多少利潤和專利費?中國已經給美國波音和歐洲空客送去了上千億美元。據資料顯示,未來中國光是客機,還要投入上萬億元人民幣購置。 國家戰略設計應該是有序的。中國現代化發展到底應該先工業化、信息化還是先城市化?這盡管沒有一個統一模式,但是借鑒其他國家的經驗還是有必要的。 美國二戰后房地產業開始大發展。由于采取“漁翁戰略”,美國憑著世界第一的工業體系大發戰爭財,富得流油。房地產業的發展不僅沒有對其他制造業的資金造成釜底抽薪,還引領了美國的經濟繁榮。 日本上世紀90年代,也大力發展房地產業,但之前日本已經在汽車、電子、造船等現代產業方面成為世界的佼佼者。 美、日的發展經驗表明,房地產業的發展,應該在一個國家的制造業發展之后,即在國家工業化完成之后。國家有充裕的財力,民間有足夠的財富,發展房地產業讓人民安居樂業,方可實現社會繁榮和穩定。 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和民眾靠發展勞動密集型工業和加工工業,積累的一點辛苦錢,正常情形下,本應以此微薄的基礎,將此集中用于傳統產業的升級換代和現代產業的建立發展,既可以生產高附加值產品,同時也為下一步現代化躍進打下基礎。但有些地方卻急功近利,大興土木,熱烘烘地打造建筑工程。這是不利于國家經濟長遠持續發展的。(作者為資深戰略評論員,空軍上校)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