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產能過剩為何還會出現價格上漲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31日 10:23 南方日報
王岳平 經濟學基本常識認為,在供大于求的狀況下,應該出現價格下降。但是,當前我們卻面臨這樣的困惑:一方面人們聽到和看到的是存在大量的產能過剩,另一方面某些具體商品的物價卻又在不斷攀升。對于這一現象,應從兩方面入手加以分析和理解:一是總量問題;二是結構問題。也就是說,我們要仔細判斷產能過剩或物價上漲是總量上的或廣泛面上的,還是結構上的或部分領域的。 “產能過剩”,簡單地說就是“生產能力大于需求”或者“供過于求”。從理論上講,生產能力大于需求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經常出現的現象。只有當供過于求的產能數量超過維持市場良性競爭所必要的限度、企業以低于成本價格進行競爭時,超出限度的生產能力才有可能是“過剩”的生產能力。 “產能過剩”既有企業發展戰略的原因,也有經濟周期和企業之間正常漲落的因素。從企業戰略的角度來看,在需求長期看好的大背景下,為避免喪失市場機會,不少企業的產能規劃一般都適度超前于市場需求。但需求具有周期性、波動性,這種波動的走向和幅度,有時會大大超出企業的預測。另外,某些行業的產能過剩也可能是結構性的,往往是某些細分市場出現產能過剩,而另一些細分市場卻出現產能不足。總體上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由于經濟周期性因素、技術進步、要素稟賦、需求升級等因素,“產能過剩”通常表現為一些細分行業的產能過剩。這種情況,既是產業結構升級的反映,也蘊含著推動競爭和結構升級的動力。 應該說,當前我國市場的供求關系,總量需求趨熱,但仍屬正常;結構差異懸殊,反映在具體的物價層面上給人印象反差強烈。所謂的產能過剩,不會是所有行業的產出都過剩,而近段時間恰恰是以豬肉等為代表的基礎農產品,在產能和銷售上出現了區域性的失衡,或者市場認為這些產品的未來需求將有極大的提升空間,因而它們的物價在特定時期和地區內呈現出較為“反常”的上漲趨勢。 眼下人們之所以會抱怨產能過剩與物價上漲之間形成了強烈反差,究其原因主要來自于人們對產業運行結構因素的不理解。事實上,不同行業的生產能力、銷售途徑和具體發展背景在不同時期存在差異,從而給不同消費群體的人帶來反差較大的刺激。當前上漲較快的居民消費價格中,影響最大的是蛋、肉禽及其制品和糧食三類商品價格的快速上漲。由于普通居民對蛋、肉禽及其制品和糧食的需求是相對穩定的,不會增長太快,它們價格上漲的原因應該主要是由供給方面所造成的。而在商品零售價格指數中,近期上漲最快的是金銀珠寶、食品、建筑材料及五金電料和燃料,而服裝、鞋帽、家用電器等價格上漲幅度則很小,有的甚至呈下降態勢。這進一步明確表明,在市場整體穩健發展和供需總體平衡的背景下,一些商品的價格上漲,另外一些商品和產品的價格漲幅很小甚至下降。這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常見現象。 需要指出的是,在我國,部分行業的“產能過剩”是基于要素成本價格扭曲條件下形成的。如資源價格被低估、環境成本沒有計足,從而導致存在大量技術水平低、工藝落后的高消耗型企業,這主要表現在鋼鐵、水泥、電力、煤炭等資源性行業。這些行業中落后工藝和落后企業所占比重仍然較高,加劇了我國的資源、環境壓力。因此,對于這些行業的“產能過剩”,應當通過必要的政策和法律手段來糾正。而對于大量的一般性行業如日常用品的產能過剩或價格變動,應由市場進行調節,政府主要在信息發布、降低產業退出帶來的社會影響等方面發揮作用。 摘自《解放日報》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