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提高企業保護品牌的能力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30日 07:36 人民網-人民日報
曉緣 “達能—娃哈哈事件”還在繼續上演。對于由此引發的討論——今天我們如何利用外資,專家和學者紛紛剖析利弊、發表看法。作為外資直接使用者的企業,自然更有切身的感受和體會。 有人把“達能—娃哈哈事件”形象地比喻為一個“跨國姻緣的家庭糾紛”。最近,中國信譽論壇組委會在京舉辦了“達能—娃哈哈事件與市場信譽研討會”。有不少專家在會上表達了他們的擔心:隨著事態的繼續發展,“娃哈哈”品牌的知名度會提高,但是美譽度、信譽度反而會下降。 且不論最終結果到底怎樣,這個事件本身還是給了我們一些寶貴的啟示。 重“有形”(資本)輕“無形”(資產)的現象在國內企業普遍存在。在與外資進行合資、合作的時候,一部分企業為了獲得資金和種種政策優惠,以較低的費用轉讓包括品牌、商標在內的無形資產。等到企業真的發展壯大了,卻發現自己的品牌或是落入他人囊中,或是已近銷聲匿跡。值得慶幸的是,經過多年市場經濟的洗禮,國內企業對無形資產開始重視起來,品牌意識越來越強。 但是,光有品牌意識還遠遠不夠。一個不容置疑的事實是:國內一些企業品牌保護的能力還比較弱,尤其是利用國際規則、相關法律法規保護品牌的能力還不高。 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保護品牌最有力的武器就是規則、法律。曾有媒體報道,某合資企業遇到商標使用糾紛時,中方當事人竟然不知合同規定糾紛仲裁地在哪里,至于對當地的相關法律規定更是一無所知。試想,在這種狀況下,品牌保護豈不成了一句空話? 提高企業利用國際規則、相關法律法規保護品牌的能力,非常緊迫。因為,隨著合資環境的變化,一些進入中國的外資胃口越來越大,他們不僅要分中國市場一杯羹,更試圖通過遏制或控制國內品牌,達到擴大自己品牌市場份額,進而實現壟斷市場的目的。最近幾年,外資并購國內知名企業的事件頻頻發生,一些經過幾十年辛辛苦苦創建的品牌瞬間易主,甚至消失。這些事件給中國企業家們敲響了警鐘:品牌保護意識亟待加強,品牌保護能力亟待提高! 在市場經濟的汪洋大海里,跨國公司可算得上是“老前輩”了,它們對競爭的規律法則比我們了解得多,運用得更嫻熟。對國內企業來說,既然是市場經濟的后來者,就要善于向“老前輩”請教學習,要在與外資的競爭合作中學習成長。一方面,學習跨國公司先進的技術、科學的管理;更重要的是,學習市場經濟的各種法律、規則,切實提高利用規則行事、維權的能力。 開放在繼續深入,競爭在不斷升級,中國企業學習的腳步不能停止,只有不斷地迎接各種挑戰才能不斷地走向壯大。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