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中國制造如何增加議價權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6日 02:09 第一財經日報
王珍 對小家電OEM出口企業的關注,讓人再次思索中國制造業重新定位的問題。 我們要不要固守OEM? 其實,過去兩年的“寒冬”并不是燦坤和德豪潤達業績不佳的全部原因,戰略失誤令它們雪上加霜。燦坤2003年,欲將它在臺灣成功的3C(家電、通訊、電腦)連鎖模式復制到大陸,卻遭遇“滑鐵盧”,被迫于2005年將該業務轉手給永樂,但也大傷元氣。德豪潤達則有過在美國經營品牌的慘痛教訓。 在施振榮著名的“微笑曲線”中,研發和品牌銷售占據翹起的兩頭,附加值最高,制造則在附加值最低的底部。不少人談起制造就不屑。但是,全球產業鏈的分工目前已經十分明確。國際市場上,歐、美、日企業把控了研發和品牌,中國制造基地的地位也仍然牢固,即使人民幣升值、出口退稅率下調。 所以,我們不應放棄自己的制造優勢,輕易“冒進”;也不該僅僅滿足于3%或5%甚至更低的加工費,正確的態度是,逐步向提高附加值的環節去滲透。 如何提高附加值呢?在中國、東南亞、中東等發展中國家,尋求品牌溢價是出路之一。其實,海爾、TCL、美的等國內知名家電企業已經有諸多嘗試。但對于一直以OEM為主業的小家電出口企業而言,卻不無難度。比如,東菱在國內推廣面包機,并不如設想順利。中國老百姓對西式小家電的接受需要一個過程。 提升供應鏈的整合能力是另外一條路。像德豪潤達、東菱一年小家電的出貨量多達4000萬~6000萬件。東菱平均一年接到的訂單為6000張,每張訂單的數量、貨期、顏色、功能、包裝完全不一樣。面對數量眾多的個性化訂單,必須要建立一個適合的經營體系,拼的是管理、掌控能力。否則一旦某個型號的產品出問題,召回的成本就相當昂貴。現在歐美小家電的品牌商都在“收攏”供應商,并根據產品質量、交貨日期保障等能力來劃分供應商的等級,誰能堅守到最后,參與的機會就更多。 設計創新、產品創新是更高層次的出路。現在的OEM已不再是中國改革開放之初來樣、來料加工的模式,客戶往往只是在市場調研之后提出一個概念,比如,電動風鈴,OEM工廠從設計、出模、生產一條龍服務。現在品牌商來談生意的人,往往也不再叫“Buyer”(買家)而是“項目經理”。可以說,誰的設計力強,誰的議價能力就更高。 至于產品創新。小家電只是一個泛稱,對比起大家電,它的創意是無限的。比如,西式小家電還出現了寵物屋、洗腳器等花式各異的產品。其實在人們一舉手一投足之間的小小需求,假設你能想到用電器來解決,可能就會出現一種新的小家電。而德豪潤達曾經把面包機做面包的時間從4小時壓縮到1小時,就成就了它當年的爆發性成長。 所以說,老式的OEM在出口環境風云變幻的今天,已經越發脆弱。但新的OEM模式,仍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