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財政超常規增收不可盲目樂觀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5日 02:17 第一財經日報
上半年全國財政的“成績單”7月23日公布出來。根據財政部提供的數據,今年前6個月,全國財政收入繼續保持較快增長,總額突破2.6萬億元,同比增長30.6%,完成預算的59.3%。 表面看,總額突破2.6萬億元的數據令人鼓舞。但財政部部長金人慶在肯定財政增長形勢的同時也指出,上半年的收入增長中存在不少一次性、超常規和政策性因素,而由這些因素帶動的增長是不可持續的。 顯然,財政的“超常規增加”,與國民經濟快速增長以及企業經濟效益較好密不可分,也與中國宏觀經濟總體偏向過熱態勢不無關系。金人慶部長就坦承,一些高耗能行業增長迅速,帶動了相關增值稅超常增長;受貨幣信貸投放和固定資產投資快速增長帶動,相關營業稅和企業所得稅也大幅增加。另外,樓市和股市的火熱亦是增加政府財政收入的重要推動力。 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非稅收入也快速增長,同比增長了41.1%。這無疑是一個好訊息,充分體現出非稅收入管理逐漸規范。這種規范,不僅體現在理念層面,也體現為“收支兩條線”的制度建設和“非稅局”等具體的機構設置上。政府的非稅收入這一塊,在很長一段時間里較為混亂,備受詬病。混亂的結果,既使得國家財政收入被稀釋,也為腐敗問題的滋生提供了條件。上半年非稅收入迅速上升,可以看出財政工作在繼續進步當中。 因此,透過上述因素看今年上半年的“成績單”,一個基本的理性態度應是為國家財政巨幅增收感到欣喜,但同時又不能盲目樂觀。財政巨幅增收,預算如期完成,政府兌現3月初向全國人大所作的承諾,也就有了基本的保證。在3月份舉行的全國“兩會”上,政府明確表態,2007年財政投入向“三農”領域以及醫療衛生、教育、社會保障、就業與再就業等方面傾斜,且力度明顯。今年財政對于社會發展領域的支持力度再上臺階,需要真金實銀的支持。 還可以讓人感到高興的是,財政的大幅增收,與近年來的稅制改革一步步推進和落實不無關系。上半年財政收入的結構也有了一定的優化,國內流轉稅、所得稅以及進口環節稅增長均較快。總體而言,財政增收,不僅體現于數量上,質量也在提高。 不過,在這樣的條件下,我們仍然認為,觀察上半年的財政增收數據時,還應多一份冷靜,不能盲目樂觀。之所以持這種看法,是基于現實經濟當中,有不少問題不能忽視。 就拿部分高耗能行業增長迅速,從而帶動相關增值稅的超常增長來看,問題就比較嚴重。眾所周知,當前“節能減排”任務壓力十分之重,而一些高耗能行業卻仍然在迅速增長,這個矛盾的表象后面,體現的還是仍然持續的經濟粗放增長模式。生產型增值稅占比例過高的事實,與一些地方政府片面追求投資增長聯系在一起,大量投資繼而帶來土地、資源的大量消耗,雖在短時間里推動了稅收收入的上升,但這卻是透支未來的增長。 半年內全國財政收入突破2.6萬億元,這無疑是好事,但又要看到,財政收入并非只會增收不會減收。比如“兩法合并”在2008年起實施之后,就會影響到財政收入的上升;同時,當下一些不可持續性的增長因素失去之后,也會帶來財政收入的減少。 從財政支出的優化角度,也能看到問題存在。如行政管理費過高的問題,一直難以得到有效解決。近些年來,每年的行政管理費支出一般都會在財政總支出的20%以上,著實可觀——這個領域過多的支出占用了其他項目的費用。政府在社會保障、醫療、教育等領域事實上是“欠債”的,行政管理費若難以“瘦身”,社會發展領域也就很難得到更充分的投入。 另外,在財政預算的強化執行方面,還有一些令人無法樂觀之處。盡管非稅收入管理有了明顯的進步,但財政支出的透明度依然不夠,財政資金使用效益不高,政府主導的一些投資行為浪費嚴重。種種問題若缺少合適的答案,財政增收的意義就會被大打折扣。 中國經濟的增長和社會進步正處在一個重要的階段。一方面,中國社會的全面進步,依賴于經濟增長帶來的物質財富的增加,另一方面,當下的中國又亟須更高質量的經濟增長。因此,趁著財政收入巨額增長的大好形勢,政府應切實加大對民生相關領域的投入,改變社會保障嚴重不足的現狀。這將有益于推動國內需求的上升,進而推動經濟新的增長。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