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央行三度加息問診中國經濟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1日 10:12 經濟觀察報
本報記者 杜艷 王延春 北京報道 加息,減征利息稅,決策層一日之內兩道令牌。 7月20日,央行宣布自21日起上調存貸款基準利率27個基點。同一天,國務院決定,自8月15日起,20%儲蓄所得利息稅稅率減至5%征收。 此前一天,中國經濟半年報發布。2007年上半年,中國經濟增長率達11.5%,消費物價指數(CPI)則創下了33個月來的新高。一些投行當天即預測,緊縮政策已近在眼前。 加息和減征利息稅的政策疊加效應,大致相當于兩次加息。這似乎間接回應了經濟是否過熱的爭論。今年以來,央行已經三度加息,五次提高存款準備金率。 同一天,滬指在經歷一個多月的徘徊之后,重上4000點,收于4058點。就像無人能夠準確預測股市那樣,把準中國經濟的脈搏,似乎也是一件困難的事。 這一次,過熱了嗎? 趨熱論 7月19日,面對記者的追問,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李曉超不言過熱。他說,國民經濟繼續保持了平穩快速的增長。 一天前,全國人大財經委的委員們給出的判斷似乎要憂慮很多。在他們眼中,經濟增長由偏快轉向過熱的趨勢更為明顯了。 從2000年以來,中國經濟已經連續7年處于上升區間。2007年二季度,GDP的預測達到11.9%,偏離預期8%的目標近4個百分點。 在國家統計局上半年數據發布后, 今年上半年,中國貿易順差1125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11億美元;雖然受到了財政、信貸、土地、環保等綜合手段調控,投資依然高位增長,并呈現出反彈跡象。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6.7%,6月份增速已躍至28.5%。 在經濟高增長背后,投資和出口依然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雙引擎,而在“趨熱”論者看來,這是不可持續的。 “中國不可能總是通過這樣粗放的增長方式,來換取經濟的高速增長。”國家信息中心宏觀經濟預測部王遠鴻處長說,“高增長背后,留下的是對于后代的環境和資源惡性透支的現實。” 對過熱的擔心不僅僅基于這樣的理由。信貸、物價及資產價格的高企,也讓中國經濟的觀察者困惑。 6月份,CPI同比增長4.4%;今年上半年,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增加2.54萬億元,同比多增3681億元;廣義貨幣供應量(M2)余額為37.78萬億元,同比增長17.06%,比一季度又有增長。 與此伴生,除了食品帶動的物價上漲外,股票、房地產等資產價格也出現大幅上漲。7月20日,在徘徊了1個月之后,股市重上4000點,收于4058點。而在歷經兩輪調控之后,樓市再度“出軌”,深圳、北京、北海、重慶等地,不斷改寫著2004年初的上海樓市神話。 一方面,由于國內的投資大于消費,出口遲遲難以下降;另一方面,出口強勁帶動貿易順差持續擴大,外匯儲備不斷增長,基礎貨幣無限被動投放,流動性過剩,再次刺激信貸擴張,助漲投資。 這似乎是一個無法走出的怪圈。 平穩論 同樣的現實,在“平穩”論者看來,卻是另一番道理。 在回答記者“過熱與否”的提問時,李曉超沒有直接回答。他認為,經濟過熱不過熱是一個綜合性問題,需要用全面的、發展的眼光看。 他指出,不能僅看經濟增長速度,還要看價格,因為價格是反映總供給和總需求最綜合的指標,同時還要看重要物資的供應情況。 而結構性特征正是今年物價上漲的顯著標識。 在日前舉行的清華大學宏觀經濟分析會上,學者們指出,今年的CPI上漲主要是由于肉蛋禽等食品價格上漲帶動的,其他一些商品由于供大于求,價格還有下降,比如交通、通信、娛樂等。另外,工業品出廠價格和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也略有下降。 剔除價格波動較大的食品和能源價格外,上半年,核心居民消費價格上漲僅0.9%。雖然投資依然在高位,但是相較于2004年近50%的增速已經下降一半左右。 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的結論是,通脹沒有來,經濟運行也比較平穩。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王國剛也認同這樣的觀點。他說,從歷史數據來看,11.5%的增長率是比較高,但是同國內外因素結合起來看,還是可以支撐的。而核心CPI還不到1%,總體來看,經濟是比較平穩的。 為什么中國經濟能夠支撐這樣的增長?他的理由是,中國經濟發展的物質基礎和條件已經得到明顯改善。 近四年來,投資的高速增長,使基礎設施和基礎產業不斷得到加強,累計發電裝機容量增加了2.6億千瓦,鐵路營運里程增加0.5萬公里,公路里程增加169萬公里,高速公路增加了2萬公里,綜合運輸體系的協同效應增強。 而且,制約中國經濟高增長的煤、電、油、運瓶頸行業都得到了緩解。 李曉超認為,對現在的經濟,應該用發展的視角、發展的眼光,不能停留在原來的臺階上去看,應該看到我們發展的環境在變化,發展的基礎也在變化,“2006年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略高于2000美元,這和幾百美元已經是不一樣了”。 此間觀察人士相信,上述言論表明,國家統計局容忍的經濟增長上限已經上調。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長李揚這樣說,2004年以來,我們一直喊投資過熱,擔心產能過剩,現在看來也沒過剩,都挺好。”我們現在再也不說投資過熱了。“ 反思宏觀調控 投行人士預料,下半年的宏觀調控政策將更加嚴厲,后續緊縮政策也會相繼發布。 不過分歧依然存在。 似乎沒有人能夠說得清楚,對于中國這個正在崛起的大國來說,到底怎樣的經濟增長速度才是合適的,才是經濟可以承受,并可以持續的。 一些專家認為,應該跳出來,看看在這次宏觀調控中哪些問題我們解決了,還有哪些問題沒有解決、甚至變得更糟糕。 比如,關系國計民生的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副部長魏加寧認為,應該明確宏觀調控到底調什么,不調什么。宏觀調控不是微觀干預,這個要搞清楚。他說:“現在應該到了好好反思宏觀調控的時候了。” 來源:經濟觀察報網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