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存款大搬家折射我國金融市場大變革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9日 08:39 經濟參考報
本輪股市牛市行情啟動以來,銀行存款“搬家說”就不絕于耳。近期股市震蕩,又出現了銀行存款搬家“急剎車”的觀點。對此,不少專家指出,從大的趨勢上看,銀行存款“搬家”才剛剛開始,真正高潮遠未到來,今后資金流向將呈現多元化。 同時,在物價上漲、消費價格指數上升等因素的影響下,居民更傾向于將資金投向于日趨活躍的證券市場和升值潛力較大的樓市。業內人士分析,股市、樓市以及其他諸多市場的財富效應,折射出了中國金融市場面臨的變革,“金融脫媒”現象在中國開始上演。 千億元存款流出銀行 央行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人民幣居民戶存款增加8271億元,同比少增5938億元。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研究員伍永剛指出,今年上半年股市的總體走勢良好,尤其是4、5月份。數據顯示,這兩個月中,居民儲蓄存款分別下降了1674億元和2784億元,兩月存款凈減少4458億元,縮減幅度超過2.5%。 中國社科院中國經濟評價中心主任劉煜輝指出,這表示我國近年來一直居高不下的儲蓄規模,已經出現減少跡象。“存款搬家”趨勢才剛剛開始。劉煜輝說,這個趨勢基本上反映了近年來加快金融體系改革的成效,極大改善了長期以來金融壓抑的狀況。 6月份,居民戶存款受到股市波動影響,由持續數月的負增長轉為正增長,單月增長1678億元,同比多增136億元。截至6月底,居民戶存款余額又上升到17.2672萬億元。不過綜合今年上半年的整體情況來看,銀行存款搬家大戲仍在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陸續上演。 中國人民銀行今年5月底發布的《2006年中國區域金融運行報告》披露,北京市居民儲蓄自2006年2月份起連續10個月出現增速回落。另一份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上海市中資金融機構月度間企業存款增量最大波動超過千億元,且第二季度波動幅度大于第一季度,此外新增存款中的活期存款同比上升83個百分點。 此外,在本輪股市牛市行情推動下,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傾向于用活期形式持有資金,存款活期化特征日益顯著。業內人士指出,雖然近期存款搬家減緩,但是證券市場仍然活躍,存款顯現出短期化特征,居民持有的資產組合中,股票和基金的比重呈現持續上升的趨勢。 四大資金洼地引誘“老虎出籠”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居民財富的積累,人民幣儲蓄存款自2003年9月末首次突破10萬億元大關之后,近年來持續攀升,居高不下的儲蓄規模被人們比喻為“籠中老虎”。伴隨著2006年以來的股市復蘇以及投資渠道拓寬,人民幣儲蓄增速開始有減緩跡象。 央行相關調查顯示,居民傳統的預防性儲蓄動機持續下降,各類金融理財產品正逐漸為居民所接受。種種跡象證實:“籠中老虎”在股市、期貨、匯市、樓市四大資金洼地的誘惑下,逐漸走出“牢籠”。 今年上半年以來,股市火爆,吸納了大量居民存款,同時銀行存款的流動伴隨股市的起伏呈現此消彼長的趨勢。在牛市行情的主導下,企業和居民的存款都表現出投資證券的傾向,深滬兩地股市新開戶數突破一億。央行5月份第二次上調存貸款利率,其中定期存款利率上調幅度明顯提升,但是儲戶對資金流動性的偏好仍然十分明顯,搬家行為也呈現升級趨勢。 5月后,A股市場持續下跌,不過居民投資股市的熱情仍在持續,不少人熱衷打新股,把資金從二級市場轉到一級市場。此外QDII投資范圍的放寬、H股和藍籌股回歸、創新型基金的推出都吸引著儲戶將銀行存款從儲蓄戶頭繼續搬到股票、基金的賬戶下。 除卻股票、基金之外,期貨和匯市這兩大資金洼地也對銀行產生了替代效應。高風險的匯市吸引了不少投資愛好者,他們表示:“匯市波動較大,機會很多,而且沒有莊家,相對比較可控和安全。”近期招行和建行分別推出網上個人外匯期貨交易和個人遠期外匯交易,這是國內銀行首次在境內向個人投資者提供此類外匯投資品種,給喜好杠桿交易的投資者提供了高收益機會。此外,日益興起的金融期貨市場也拓寬了居民的投資渠道,即將推出的股指期貨衍生品,也將為投資者帶來新的投資機會。 劉煜輝指出,居民存款搬家,使居民在資產選擇中主動配置金融資產,改變了以前以銀行為主的單一金融投資結構,形成銀行、股票、債券基金、保險等多元并存的格局,意味著居民投資渠道的增加,對資本市場的長遠發展形成了巨大外部支撐,有利于整個金融體系效率的提高。 此外,受到近期股市行情走低和房價持續上漲的影響,房地產市場呈現出回暖的趨勢。記者了解到,很多投資者把從股市賺到的錢又投到樓市中,理由是“把錢用來投資房子,風險小,而且升值潛力大”。還有一部分投資者有意將資金投入風險較小的黃金市場。興業銀行也在近日通過上海黃金交易所平臺推出了個人實物黃金投資產品。 “金融脫媒”現象浮出水面 專家指出,銀行存款流入資金洼地不僅意味著老百姓理財觀念已發生了變革,傳統的存款保值的觀念正在被摒棄,也體現出“金融脫媒”現象日趨明顯。一般來說,“金融脫媒”是指在國民儲蓄中更多地采用直接融資方式,而不是通過銀行來轉化為投資。雖然銀行一直是我國投融資體系中的主體,但種種跡象顯示,銀行在投融資體系中的地位有所下降。 2006年以來,國內股市一路沖高,吸引了大量資金入市,銀行存款搬家頻頻升級的同時,企業融資渠道也在不斷擴大,對銀行貸款的依賴性逐步減小。據了解,隨著證券市場的功能日益明顯,銀行的媒介作用趨于萎縮。當前證券市場的行情正持續對銀行的各項業務產生深刻的影響。 上海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戴國強表示,資金不存入銀行,而是在銀行體外通過股市等其他途徑直接提供給企業。可以看到,“金融脫媒”的現象正在加劇。 “金融脫媒”不僅表現在資金洼地吸引銀行存款,也表現在存款活期化趨勢明顯和消費的增長等方面。銀行存款動力不足促使越來越多的居民傾向于活期存款,將銀行當成“保險柜”,方便隨時搬出來用于消費。 數據顯示,自今年6月以來消費貸款呈增長趨勢。很多投資者在證券市場獲利后,轉而掀起消費高潮。這一點從“五一”期間車市的火爆以及耐用消費品的旺銷都能看出端倪。 國際經驗表明,在經濟市場化、經濟發展水平提高、金融管制放松等因素的綜合作用下,將不可避免地出現“金融脫媒”的長期趨勢。業內人士分析,在“金融脫媒”的形勢下,銀行存款搬家不是暫時現象,而是長期趨勢。經濟發展水平越高,投資機構和投資者就越要求提供更加豐富的投資組合和風險管理工具。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