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伍波承:誰在豬肉漲價中發了財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7日 17:08 中國網
伍波承 國家發改委、農業部、商務部三部委最近在分析當前生豬供需形勢時說,豬價偏高和豬肉供應偏緊的局面,還將持續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其豬肉上漲的主要原因為去年豬價過低、挫傷農民的養豬積極性以及生豬藍耳病疫情的大面積發生,造成母豬流產和仔豬大量死亡。 據《新京報》7月17日報道,今年以來豬肉價格在5月初和7月初出現了兩次較大幅度的上漲。至上周三,全國36個大中城市豬肉每公斤平均批發價已經達到18.57元,不少地方豬肉的價格已經達到每斤12元。豬肉價格上漲如此之高,真的是從農民手中收購的豬價過高嗎?真的是養豬農民賺了大錢了嗎? 讓我們先來看一組數據:2006年7月份生豬收購價格為每斤3元,豬肉市價為每斤5~6元。今年生豬收購價格為每斤4.5元,市場上豬肉價格卻漲到了每斤10~12元。農民養殖的生豬每斤價格上漲一元,市場上的豬肉卻漲了5~6元。這中間4~5元的差價在中間流通環節變得神秘“失蹤”? 客觀公正的數據往往是最具有說服力的,一頭重量為150斤的生豬,養豬農民的收入僅為675元,其中還得扣除200元左右的養豬糧食成本,以及150元左右的小豬仔購買成本(每斤6~7元,一般在20斤以上方可獨立喂養),一頭生豬的凈收入僅為325元。農民百姓將一頭小豬喂養成可以賣的肥豬,前后需要十個月,辛苦將近一年,其收入不足城市居民一個月的最低工資。而凈重為100斤的豬肉,豬肉中間商就賺取了400~500元的利潤,這比農村居民喂養一頭生豬一年的收入還要高。 養豬農民口袋里面沒錢進,積極性自然就沒法高起來。在以農村居民較多的四川、重慶等地,當地農作物主要以稻谷、小麥和玉米為主,稻谷人均每年收成在500斤左右,按照每人每天1.3斤米的實際伙食計算,這樣的收成只能滿足每人一日三餐所需。小麥現在的市場價為每斤0.61元,人均100斤的年收成,其收入僅為61元。玉米的人均年收成在300斤左右,按照現行市場價格0.75元每斤計算,這部分糧食的人均年收入在225元左右。加上前面小麥的年收入,一個農民一年的收入僅為286元。而每年人均種子及肥料等各種農作物種植成本費用就需要100元左右。按照一家三口的標準家庭計算,一家全年的純總收入僅為558元,不少家庭還得承擔小孩的教育及日常開支等費用。全部算下來,農村居民一年下來幾乎沒什么存款。在這樣的景況下,靠養豬賺錢成為當地農村居民掙錢的唯一希望,但近年來養豬成本持續走高,農民們不得不在夢想與現實中徘徊。《經濟參考報》曾經報道安徽省阜南縣78.6%的農戶不再養豬,也自在情理之中,因為“養一頭豬實在賺不了幾個錢”。 根據豬肉加工從豬販子到加工場、再由豬肉批發商到豬肉終端銷售市場的四個流通環節,從農民手中收購生豬每斤增加一元,在生豬加工和流通成本幾乎沒有改變的現實情況下,每個環節卻都遞增了一元。 如何控制這些中間環節的遞增式漲價,是社會各界需要關心和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只有把這些不合理的漲價環節控制住,才能在不傷及農民切身利益的前提下,真正把豬肉價格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使包括豬肉在內的整個農產品市場朝著良性的軌道運行。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