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警惕股市樓市冷熱蹺蹺板現象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7日 09:05 中國經濟時報
二級市場交易冷,一級市場新股申購熱,是熊市中才十分顯著的現象。熊市中“隱形失血”流入樓市的股市資金不計其數,若這種現象持續時間過長,很可能使股市“積重難返” ■財經述評■張煒 滬深股市成交量持續低迷,即便是國有股減持新規的出臺,也沒能夠使市場人氣明顯提升,上周五滬市的成交萎縮至500多億元。與此形成鮮明反差的是,近期房價上漲提速,房貸放款量增長較快,股市與樓市冷熱出現“蹺蹺板”現象。 股市與樓市冷熱“蹺蹺板”現象,一直以來就存在,前幾年,各方只盼樓市降溫,股市升溫。然而,樓市始終未見大幅降溫,倒是股市在政策調控下,成交量萎縮迅速。“5·30”暴跌前的滬市日成交量約為2500億元左右,6月上旬第一次反彈時為1700至1900億元,二次見頂回落后降至1000至1300億元,此后逐漸萎縮到1000億元以下,“地量”開始不斷出現。 很難說是巧合,“5·30”暴跌后的樓市騷動不已。個別地區甚至出現一天兩個價,房價呈現飆升。從銀行公布的數據看,6月份滬上中資商業銀行個人住房貸款大幅增加45.5億元,比5月份多增36.9億元,占上半年個人住房貸款增量的三分之二,其中當月新建房貸款增加43.7億元,占上半年新建房貸款增長的95.8%。商業性房貸增長如此驚人,整個樓市成交量的增長可想而知。 在供求關系變化的作用下,房價的上漲顯得不足為奇。買漲不買跌,房價上漲對供求的影響肯定非常明顯。房價的上漲勢必促使更多資金涌入樓市,那些在股市中賺取了豐厚利潤的資金,看到眼下令人疲倦的“睡覺”行情,很可能“轉戰”樓市。因而,不少人懷疑,近期樓市的異動,與股市萎靡有很大關系。 這種“蹺蹺板”現象對人氣的影響,修復起來具有一定的難度,且有許多不確定因素。上周末,紐約股市主要股指全線飄紅,其中道指、標準普爾指數雙雙創出歷史最高收盤價,亞太股市普遍出現上揚。但本周一,滬深股市依然“不為所動”,成交量繼續低迷,滬市不足600億元。相比之下,一級市場資金扎堆,上周四發行的南京銀行、寧波銀行等4只新股共吸引了20166.6億元資金申購。或許有人認為,當前股市不缺資金,若缺資金就不會出現新股申購凍結資金迭創新高。實際上,二級市場交易冷,一級市場新股申購熱,是熊市中才十分顯著的現象。熊市中“隱形失血”流入樓市的股市資金不計其數,如果熊市心態再現,當年股市與樓市“蹺蹺板”現象很可能重演。 對于樓市的過熱,各地繼續采取了一些調控措施。例如,上海于本月15日起開征二手房轉讓土地增值稅,凡居住未滿三年的,按轉讓收入的0.5%征收,居住滿三年未滿五年的減半征收。近年來抑制過度交易的稅負增加了不少,但目前的樓市依然處于火爆狀態,有的稅負只不過被“轉嫁”給交易中的下家。有市場人士稱,樓市由于存在龐大的自住需求,降溫的難度較大,客觀上,近年政策調控并沒有使房價出現大的回落。部分股市資金正是看到樓市的抗跌性,從股市中“撤退”并“轉戰”樓市。 對于股市成交量的萎縮,也有一種觀點不以為然,認為前期成交量過大,才是不正常的現象。有人甚至以香港股市為例,稱香港股市的市值略小于內地股市,日成交常量只有500至800億港元,突破1000億港元屬于“天量”,而不像內地A股市場最近動輒2000至3000億元。這樣說似乎認為目前的成交萎縮,不是因為信心低迷,而是市場回歸了理性。其實,內地股市交易活躍的特性不可能突然變得“溫和”,也不會因為印花交易稅調整就促使市場告別交易活躍。成交量不足,是當前股市徘徊不前的根源。若剔除權重股的成交,市場處于嚴重的縮量狀態。這也就使得不少個股的跌幅,遠低于大盤指數的回落。從賺錢效應到賠錢效應的轉變,不少投資者選擇“離開”,樓市也恰好在此時“趁虛而入”。 股市與樓市冷熱“蹺蹺板”現象初見端倪,若這種現象持續時間過長,將使得股市“積重難返”。一旦下跌過頭,即便證券交易印花稅回到調整前的水平,股市人氣也可能難以喚醒。因而,管理層需要防止股市政策調控可能導致的負面影響。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