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勵。汗べY平均增幅掩蓋了很多問題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3日 08:42 每日經濟新聞
勵俊 事情就是這么巧。豬肉漲價之風剛過,民眾抱怨“什么都漲,就是工資不漲”的時候,中國勞動學會就發布了有關工資增長的“正面”消息。 由于數據是引用了國家統計局的官方數據,所以其權威性毋庸置疑。既然工資收入漲幅超過GDP,按說民眾就享受到了經濟增長的成果,那么為何仍有許多人的實際感受是生活成本在不斷提高呢?通過對這系列數據的深入解讀,筆者認為這里面存在兩大問題。 首先,職工收入總額水平偏低。2006年,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僅為21001元,按照我國勞動統計制度規定,這個職工工資總額不僅包括基礎工資、獎金、各項津貼和補貼,還包括單位代扣代繳的各項費用,如社會保險和住房公積金的個人繳納部分,是含個人所得稅的稅前工資。按照這一統計,職工每月實際拿到的現金僅為1200元左右,這一推測數據與國家統計局發布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本吻合。區區1200元,對于一個新畢業的大學生而言,北京或上海群租到一張床位、維持溫飽的衣食水平。即便在二三級城市,1200元也只能買下江西省九江市一平米的經濟適用房。 以工資對比物價,兩者的漲幅也并不對稱。不說近一年來的米、面、菜及主副食品價格均有兩位數的攀升,不說糧油、燃氣、水電等生活必需品上漲,這些民眾都還能承受,但大件商品、比如房價的上漲卻到了令大多數人無法忍受的地步。同樣是2002年到2006年,全國大部分城市房價漲幅超過70%,有些地區甚至達到了100%以上的幅度。 中國在崗職工工資收入的第二大問題是收入差距結構效應越來越大。發改委數據顯示,2002年以后,受行業門類劃分的影響,平均貨幣工資收入最高與最低行業的收入之比逐步擴大為2003、2004和2005年的4.63∶1、4.60∶1和4.88∶1。金融保險業、郵電通信業以及電力煤氣等行業的職工平均工資增長速度分別達到了20.2%、17.0%和16.4%,明顯高于其他行業的職工工資增長速度。壟斷行業的收入及其漲幅明顯高于平均水平。 綜上所述,正如發改委今年1月發表的《我國的工資分配的基本情況和主要問題》指出的那樣,我國職工工資總額占國民總收入的比重只占10.91%(2005年),工資分配存在問題。這4年的漲幅非但不是太高,而是太低。而其中所掩蓋的問題是必須引起重視,并加以改善的。只有根據中央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擴中、提低、限高”的要求,落實改善工資收入的結構性問題,才能讓民眾真正分享到國家GDP高速增長帶來的實惠。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