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儲蓄搬家并非狼來了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8日 00:20 中國經濟周刊
《中國經濟周刊》評論員 中國連年攀升的儲蓄率正在迎來階段性拐點。央行最新數據顯示,5月份居民戶存款減少2784億元,同比多減2959億元,創居民戶存款月度最大降幅。如果加上4月份減少的數字,就在過去兩個月里,居民戶人民幣存款凈減少4458億元。 儲蓄“搬家”現象所以出現,除了消費意愿略有增強外,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即在于股市火爆異常,賺錢效應驅使居民轉而選擇收益相對較高的股票、基金等投資工具或理財產品。來自申銀萬國的研究報告顯示,僅在4月份,便有近2500億元存量資金流入股市,其中只有約830億元來自機構投資者,更不用說,以基金為代表的機構投資者的資金亦有很大部份來自個體基民。 無論舉出多少理由加以解釋,中國股市已經出現結構性泡沫勿庸置疑。針對資產價格非理性上漲所可能帶來的風險,相關部門連連施招近乎一日一策,只不過,這些或硬性或軟性的舉措均未收到足夠效果。究其根源,問題的癥結大致可以歸結為兩點:其一、中國的M2/GDP之高世所罕見,也就是說,中國的貨幣過寬始終存在,并因為貿易順差而顯著惡化;其二、中國的可投資渠道非常狹小,少量可流通證券資產很難起到蓄水分洪之功效。 上述兩點癥結非一日之寒,由此造成中國股市周期性瘋漲由來已久。此前短短十幾年間,每一波由所謂“重大利好”而推動的牛市行情中,散戶因羊群效應而大量入市,大量入市則推動股市繼續走強。這種基本由資金推動的反復強化的怪圈,之所以未曾在過去帶出儲蓄“搬家”的說法,無非是因為彼時的股市規模實在太小,難以在總量上抵消當期新增儲蓄。 國際經驗表明,伴隨經濟高速增長,高儲蓄可能持續的時間大致在25-30年間,中國的情況已經逼近這一極限。就理論而言,高儲蓄難以長期保持的原因主要有兩點:其一,隨著經濟發展,經濟體中會成長起一些規模龐大、信譽良好的大企業,各種信息和監督機制也會不斷完善,此時,更多的企業采用非銀行融資方式將成為可能;另一方面,隨著經濟發展,國民消費以及投資意愿不斷提高,出于儲備性動機的儲蓄意愿則會降低。 長期以來,在由習慣而產生的先決思維中,中國乃至東亞地區的高儲蓄被不甚恰當地視為了常態。很大程度上,各界對于儲蓄“搬家”的討論總是有著“狼來了”的意味,也就是說,雖然在紙面上,這是一個經常被提及的話題,但在實踐中,這又是一個未及準備的假想,由此造成的不足主要表現在:股市規模明顯偏小、債券市場發育遲緩,商業銀行則過分依賴信貸擴張、短存長貸問題突出。 當下因資產泡沫而凸顯的儲蓄“搬家”剛剛開了個頭。某項研究表明,即使按保守估計,2020年末,存款占中國社會金融總資產的比重將從2006年末的70%下降至57%,儲蓄占中國居民金融資產的比重將從2006年末的85%下降至60%。不難想見,如果不能及早對暫時圍困在銀行體系中的巨額資金作出安排,金融、經濟穩定與發展將始終為此備受困擾。 綜上所述,儲蓄“搬家”是伴隨經濟發展而出現的必然現象。有鑒于中國貨幣總體過寬的實際情況,從現在開始,加快推進資本市場建設,以及加快提升商業銀行效率,已經成為關乎未來發展大局的重中之重。 歡迎訂閱《中國經濟周刊》,國內郵發代號2-977,國外訂閱代號:W5372,訂閱電話010-65363436,更多訂閱信息請登陸:www.ceweekly.cn。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