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徐昌生:吃飯與住房并非生死冤家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4日 00:38 證券日報
□ 江西博能實業集團副總裁 徐昌生 房價只升不降,原因眾說紛紜。但不管怎么說,擴大土地供應多建住房,總歸有利于平抑房價。問題是大多數人有一個彎繞不過去,那就是土地不是大米,不能今年用了明年再生,無限制增加土地供應勢必會對吃飯產生威脅。千事萬事,吃飯大事,在大部分老百姓心中,吃飯問題應該比住房問題更重要,所以,土地不應該像普通商品一樣由市場供應。 正是在保護土地的旗幟下,政府壟斷土地一級市場的行為越來越強,而且政府的這種行為往往占有道義上的優勢,那就是一般人都認為,只有通過政府的計劃才能珍惜和合理地使用每一寸土地;而呼吁政府增加土地供應的人,往往容易招致百姓的指責,仿佛出這樣的主意的人居心叵測,有故意餓死大家的嫌疑。 吃飯與住房問題孰輕孰重?如果我們用一種非此即彼有你無我的觀點來看待吃飯與住房的矛盾,那么,吃飯永遠是重要的。因為人若沒有飯吃,便失去了生存的基礎,住再好的房子也沒有意義。倘使這個結論可以成立的話,我們現在就應該停止一切占用農地建造房屋的活動,不管是這房子是用來辦工廠,還是用來給人住。 但是,經濟學不這樣看問題,經濟學在判斷土地是該用來種糧還是用來蓋房時,是看社會更需要哪一樣。目前,在中國是更需要糧食還是更需要房子?從經濟學的角度很容易得出結論,那就是更需要房子而不是糧食。因為,近幾年來,糧食的價格一直相對穩定,也就是說糧食這幾年來供應充足,而房價卻是連續幾年不斷攀升,這說明中國的房子供不應求。也就是說在現階段,我們應該拿出一部分土地出來用以蓋房而不是全部用來種糧。 其實,政府也明白這個道理,所以,雖然說要嚴格保護土地,雖然說要守住18億畝耕地的底線,但是每年還是要放一些土地出來搞住房或者工業建設,甚至中央領導也提出要增加土地供應。問題是,每年應該放多少出來才合適?依照政府的計劃,明擺著年年不夠用;依照市場需求,有人又擔心今后還要不要吃飯? 依照市場的需求來供應土地,是不是全中國的土地都會用來蓋房子?是不是真的會導致中國人將沒有飯吃?難道市場只會對房子的稀缺性做出反應,令大家都來拼命賣地而建房;市場卻對土地的稀缺性無動于衷,不會讓大家適當地保護土地?從中國目前的實踐來看,凡是實行了市場放開的,不僅能夠做到供應充足,而且可以做到比例適當。中國沒有因為糧食供應充足,而導致蔬菜供應不足,盡管它們都需要占用土地資源;也沒有因為冰箱供應充分,而導致空調缺貨失衡,盡管它們都需要占用幾乎相同的工業資源。所有物資,概莫如此。難道在土地與房子的供應上,市場就會顧此而失彼? 也許有人會說,前面所說的產品都是可以再生的,而土地是不可再生的,只會越用越少沒有可比性,因而不能按照市場需求放開供應。事實果真如此嗎?那么,我們就以不可再生的資源為例,看看市場是怎樣把我們從資源困境中解救出來,而并非人們想象中的束手無策。石油、煤炭、金銀銅鐵等都是不可再生的,還有的稀有元素,我們國家壓根就沒有!以銅為例,我們國家雖然有,但是比較缺乏,自有的貯存量不能完全滿足市場需求。就在去年我們各行各業都爭相用銅而銅又明顯不夠的時候,市場只需兩招就解決了問題。 第一招是任其漲價以抑制需求。漲價的目的實際上是減少人們的用量,當銅價不斷上漲時,人們便會意識銅資源已經很緊張,需要節約使用,需要高效使用。比如,在滿足一般導電性要求的時候,我們盡量地用鋁線代替銅線;在非用銅線不可的時候,我們通過技術創新盡量地減少銅的用量。第二招是放開市場以增加供應。銅價上漲,等于告訴人們這里面有很大的利潤空間,我們如果能夠增加銅的供應就能獲取比一般行業更大的利潤。在高額利潤的誘惑下,全社會的資源將會有一部分向增加銅的供應方面傾斜,比如,加快探礦與采掘的進度,甚至是原先的不具有開采價值的貧礦也因為銅的漲價而被重新啟用;或者是與有豐富銅資源的國家做交易,用自己有的去換別人手中我們沒有的,用自己不很急需的去換自己認為很急需的。僅此兩招,銅價在經過一段時間攀升之后,很快又回落了相當一部分,并且目前沒有人因為銅是不可再生性資源而擔心它被使用枯竭。 那么,在房子的供應問題上,我們是不是可以借鑒一點上述方法呢?一定有人不服:銅可以被替換,土地用什么替換?銅可以自外國引進,土地可能從國外搬過來嗎?土地的邊界早已清晰,難道還可以再發現新大陸嗎?似乎是不恰當的類比。然而,從經濟學的角度看,上述兩招是普適性原理,市場機制下的土地與房子的供求也不會例外。土地固然不能被替換,但工業用地與商業用地可以替換,城市和郊區可以替換,沿海和內地可以替換;土地不可以被引進,但我們可以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用自己的優勢產品去換別人的農作物,減少我們的農作物播種面積,或者直接勞動力出口,這等于間接地從國外購買了土地;土地不會被新發現,但我們可以通過技術的創新,使同等的土地上建造更多的房子(比如電梯技術),使等量的糧食占用更少的面積(比如雜交水稻)。也就是在市場機制下,人們的省錢(減少用量)和逐利(增加供應)行為,將可以解決土地的不足問題。 現在關鍵是我們恰恰缺少一個完善的土地市場。雖然我們高呼著市場經濟的口號,但在土地管理方面卻正在踏踏實實地走著計劃經濟的老路。 放開價格以抑制需求倒是起了點作用。但是,那只能是抑制了民眾的住房需求,對于那些靠劃撥土地建房的部隊、武警、消防以及黨委和政府等機關,價格不起作用,所以你無論到哪個城市,都能看到這些單位在較好的地段上擺著空空蕩蕩的院子;對于那些靠招商引資異地落戶的企業也不起作用,因為地方政府為了所謂招商引資的業績,對于外商的土地的供給往往是以投資額來確定數量的,于是一些企業正好投其所好,虛報一個龐大的投資額輕而易舉就能以較低的價格或者干脆不要錢圈了一大塊地。在這些單位并沒有花費多少代價的前提下,要他們節約用地高效用地,豈非癡人說夢! 放開市場以增加供應更是完全沒有起步,F階段,不僅任何單位和個人需要用地都必須到政府手里去購買,而且政府的管理范圍似乎越來越寬。你想提高土地利用率,把樓建得更高一點嗎?對不起,規劃部門已經限制了你的容積率,未經批準你將面臨著巨額罰款;你想把工業用地改作商業用地以增加住房的供應嗎?對不起,你必須補交出讓金,而且即使你愿意出錢,政府不批準你仍然沒有辦法;你想讓土地流轉到能夠產生更高效率的人手中嗎?對不起,一大批手續和巨額稅費在等著你;你想在自己的祖宅上蓋一棟房子嗎?對不起,政府規劃這一塊地將來為綠地,你就窩在這里干著急吧!一切可以挖掘土地利用潛力或者可以增加土地供應的行為,都必須得到政府的批準,這樣的土地供應如何能夠滿足市場的需求?何況,政府對這些可以增加土地供應的行為往往并不批準,理由當然是所謂的城市規劃。至于這些規劃中,為什么這塊地只能做七層卻不能做八層,為什么規定車庫車位的數量是每兩戶必須配備一個,或者街道的規劃紅線今年是這樣明年換了領導又變成了那樣,沒有人能夠解釋得清楚。 政府應該管些什么?制度經濟學早就告訴了我們,政府應該維護市場的公平公正和介入失靈的公共產品市場。如果開發商事前吹牛,事后不能兌現,比如說好了有30%的綠化,最后卻只有寥寥可數的幾棵樹,政府當然要管,甚至應該殺一儆百廣而告之以警示后來者;但是開發商事先聲明自己要建多高多密有多少綠化,并無欺騙,消費者又自愿掏錢,這說明是一個雙贏的行為,政府何苦要橫插一杠?政府的規劃應該主要集中在道路和基礎設施上,比方說,在新區征用了大量土地之后,政府最要緊的不是規劃路兩邊分別做工業用地、綜合用地、商住用地等,而是將路修好,將水電氣電話電視電腦網絡等基礎設施鋪通之后,將這些土地按出價高者得的原則競拍出賣即可。至于這些拍得土地的企業,如何使用這塊地,他們比政府更會盡心盡力,因為,他們出了大價錢,必定會尋求最高的投資回報。 在現行的土地管理體制下,市場的作用微乎其微,于是,我們就看到了一些奇怪的現象:一方面政府反復強調中國人多地少土地緊張,另一方面許多的工業園區有著大量的土地被閑置;一方面承認房價不斷攀升是有土地供應不足的原因,另一方面卻又限制小區里的建筑不能超過限定高度和限定密度。在土地供應全部被政府壟斷的情況下,房子供不應求房價不斷攀升應該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但是,令人憂慮的是,在現行體制管理土地已經并不成功的鐵定事實下,百姓仍然堅信土地必須由政府強制管理,任由市場供應將會導致天下大亂。 于是,政府繼續高舉嚴格保護土地的大旗,按照既定的思路每年只放出一部分土地供應住宅市場(而在工業用地方面卻大手大腳),在人們不斷要求改善住宅環境的迅猛需求面前,這些注定是杯水車薪,房價上漲還將長時間持續。房價的居高不下,意味著小城市里的人向大城市聚集的困難加大,意味著農民工進入城里安居樂業的成本增高,既然無法遷移,他們就會用剩余的錢在家鄉自行建房,而這些房子將會占用更好更多的農地。人們原本是寄望政府掌控土地供應能夠減少對土地的占用,結果是在數量和質量上卻失去了更多更好的土地,事實與愿望正好背道而馳。 其實,我們只要讓市場發揮作用,土地的匱乏也將和原來的糧食蔬菜一樣,終究會因為交易、替換和高效利用而得到解決,房價也將會因為土地供應的充足而遲緩上漲的步伐;但是如果我們失去了市場,僅僅依賴政府官員的智慧來制訂所謂土地使用計劃,我們有可能不僅不能解決房價的問題,而且還會造成土地的更大浪費。 假如有一天我們發現米價開始持續上漲,那就是市場告訴我們,不能只顧住房,也應該關注吃飯的問題了!市場總是通過價格的變化,來警示人們應當把有限的資源用在最需要的地方,使得世間萬物周密有序協調發展,它比官員們的智慧應當更加安全可靠!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