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成渝設立改革試驗區富含新改革共識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1日 18:08 金羊網-羊城晚報
郭松民 國務院已正式批準重慶市和成都市設立“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國家發改委在“通知”中要求兩市要“盡快形成統籌城鄉發展的體制機制,促進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為推動全國深化改革,實現科學發展與和諧發展,發揮示范和帶動作用”(昨日《羊城晚報》)。 有人習慣地認為,這意味著成渝兩市將成為繼深圳和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之后的又一個經濟特區,但在我看來,這樣的看法未免有點失之簡單。從國家發改委的“通知”精神來看,成渝“特區”和傳統“特區”將有同,也有不同:同的是它們都獲得了中央賦予的特殊政策;不同的則是傳統“特區”的主旨都是以招商引資為基調,以GDP的高低論成敗;而成渝“實驗區”則著重要在構建和諧社會與平衡區域二元化發展方面作出探索,經濟增長將不再是壓倒一切的“硬道理”,而是要服從以人為本的原則,以不擴大貧富差距、城鄉差距,不損害環境為前提。 如果說,傳統“特區”的設立,體現的主要是把GDP增長做為唯一目標的傳統改革共識的話,那么成渝“特區”則無疑將成為“新改革共識”的實驗區,這種“新改革共識”是黨的十六大以來逐漸形成的,其內涵正如一位學者所概括的那樣:“就是強烈要求中國的改革要‘更加注重社會公平’而不再是片面追求‘效率優先’,要求改革的結果是‘共同富裕’而不再是‘少數人先富’,要求改革更加明確‘以人為本’的目標而不再是盲目追求GDP增長。” 這也就意味著,在成渝“實驗區”,社會政策將取代經濟政策成為執政的“主旋律”,實現由經濟政策向社會政策的回歸。坦率地說,在改革開放的前二十年,我們基本上是只有經濟政策,沒有社會政策,有時甚至把一些好的社會政策視為經濟發展的障礙而“砸掉”,比如在教育、醫療、住房、環境保護、國企、勞工權益等領域的改革就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這樣的問題。 大約從2000年以后,中國的社會政策逐漸萌芽。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明確提出了到2020年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9項目標任務,以及為完成構建和諧社會的總體目標必須遵循的6項原則,標志著注重社會政策已經從施政理念逐步向具體施政措施轉化。 在思路正確的前提下,要實現這一轉變,有兩個因素非常重要:一個是政府有沒有財力來解決社會問題;再一個是政府有沒有意愿。在經濟經歷了多年的高速增長之后,第一個問題的答案已不言而喻;至于第二個問題,中央的意愿已無庸置疑,一些地方政府還在猶豫,但我確信,它們完成這一轉變也僅僅是一個時間問題,因為這是真正的大勢所趨。 重慶成都“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設立,猶如一聲春雷,宣告了“新改革共識”已經從一個理論問題,全面轉變為實際推行的政策,其意義將不在改革開放之初設立深圳特區之下。我們期待著這一“實驗區”能夠成為“以人為本”的典范、和諧社會的典范、科學發展觀的典范,成為縮小城鄉差距、貧富差距,建設共同富裕社會的典范。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