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警惕繁榮背后的金融危機(4)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6日 19:19 經濟觀察報
4 我國經濟金融體系的不穩定因素 我國改革開放已歷近三十年,雖然中間有些起伏,但基本上是持續高速增長。進入新世紀,經濟發展擺脫通貨緊縮的影響,增長速度呈現明顯加快的趨勢,但發展中仍然有不少矛盾和問題,對金融穩定造成重要影響,需要我們借鑒國際經驗,積極進行應對。 一是國外資金大量流入造成流動性過剩的問題。近年來我國經濟金融體系的流動性過剩問題日益突出,很大程度上是國際流動性過剩的結果。在人民幣升值預期的強烈作用下,資金的逐利性使國際市場的流動性向國內瘋狂涌入。正如國際上歷次金融危機一樣,這些流動性極強、以套利投機為目的的短期資金的涌入,不僅引發國內流動性泛濫,而且加大了我國金融穩定的壓力,一旦資金流入的方向發生改變,極有可能引發金融不穩定甚至危機。 二是匯率問題。匯率問題與流動性過剩實際上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正是由于人民幣升值預期的存在造成了國際資本大量流入進行投機,而國際資本的大量流入又加大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國際資金流動推動人民幣加快升值,使本幣逐步面臨虛假高估的風險,資金流入方向的改變極有可能使本幣迅速不支,最后高企的匯率對國際競爭力的負面效應遲早要顯現出來。 三是資產價格問題。正如通貨膨脹說到底是一種貨幣現象一樣,價格的本質是資金現象。過多的資金追逐有限的資產,必然推動價格快速上漲。在外部資金大量流入的推動下,近期我國股票和房地產等資產價格經歷了大幅快速上漲的過程。資產價格不斷高企,正在一步步制造泡沫,帶動了虛擬經濟投資熱,貸款炒股炒房,上市公司炒股熱,不斷對經濟發展的基礎造成傷害。 四是信貸和投資過快增長的問題。信貸和投資過快增長與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使當前經濟政策陷入兩難境地,限制了政策操作的空間。為抑制信貸和投資過快增長,需要實施高利率的緊縮政策,而提高利率又會進一步增加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加速國際流動性涌入。在多次實施提高存款準備金的措施后,政策的空間逐步壓縮,邊際效應正在遞減,對今后的政策取向造成極大困擾。 五是貿易順差問題。雖然目前我國保持了持續“雙順差”的局面,尤其是國際貿易順差屢創新高,并未出現危機前各國普遍的持續貿易逆差現象,但是,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巨額貿易順差存在嚴重的失真問題,尤其是國際貿易并未受到人民幣不斷升值的負面影響,順差的真實性難免引起懷疑。經過研究,專家們普遍認為,巨額貿易順差確實存在虛增成分,其數量有可能占到順差總量的30%。虛增的貿易順差部分除來源于 “過路貿易”外,更多的則很可能是國外資金借助國際貿易渠道,以國內出口商為代理人,人為抬高出口價格或壓低進口價格,繞過資本項目的限制進入國內,投機人民幣升值的,這就使流動性過剩和人民幣升值的壓力更加嚴重。 六是經濟增長的基礎和持續性問題。這個問題是前面五個問題綜合作用的結果,由于投資和出口的快速增長,我們高速增長的經濟對投資和出口的依賴性越來越高,而消費的比重則日益降低,使得經濟增長的基礎十分薄弱,成為“無本之木”和“無源之水”。由此引發出增長的可持續性問題,一旦投資和出口出現逆轉,也將出現對經濟增長和持續繁榮的信心發生動搖,從而引發危機。 通過將我國當前的實際與危機各國在危機前經濟金融運行的典型特征進行對比分析,我們多少能在自己身上找到一點這些國家當年的影子。在經濟面的不穩定因素不斷累積的情況下,未來引發危機的因素可能來自以下方面:一是持續膨脹的泡沫到了無法維持的程度而破滅引發危機,類似于90年代日本的情形;二是國內國際環境的改變導致資金流動方向發生改變而引發危機,類似于東南亞和拉美國家的危機;或者雙重因素的綜合作用。 5 強化中央銀行的危機管理功能 有鑒于此,在當前我國經濟持續繁榮和國際資金大規模向國內流入的背景下,必須下大力氣強化對金融不穩定和金融危機的事前管理。特別是對負有維護金融穩定重要職責的中央銀行來說,如何有效管理目前過多的流動性、防范和化解國際資本流動造成的金融危機隱患,成為當前的重中之重。 首先,強化危機管理功能的前提是要增強危機意識。即使在經濟持續繁榮的環境下,負有維護金融穩定重要職責的中央銀行亦不能掉以輕心。東南亞危機前,泰國等國家就在經濟繁榮、市場持續向好的氛圍中放松了對危機的警惕,沒有任何一個私人或官方的預測對潛在的不穩定因素進行關注和預警,更沒有任何有效的政策反應,最終危機來臨超出了所有人的意料,給我們提供了一個現實的借鑒和教訓。因此,越是在經濟持續繁榮的環境中,中央銀行越應“逆向思維”,提高對經濟運行可能出現異常波動的警惕,加強對經濟金融形勢的監測,并及時向社會各界提出預警。 其次,中央銀行應具有明確的政策目標。國際上眾多的理論和實踐都已證明,幣值穩定、經濟增長、充分就業、國際收支平衡等各個政策目標實際上難以同時達到,用試圖實現每個目標的思想去指導政策行為,兼顧多頭往往結果是一頭都顧不了。從危機的實踐看,正是由于政策的徘徊,使得形勢不斷惡化,最終政策的操作空間受到極大限制。如日本的國內政策最終在日元大幅升值的壓力和國內資產價格的高漲面前陷入兩難困境;第二次危機前的墨西哥既要防止比索升值,又要消除資本流入的影響。因此,從中央銀行的角度說,應明確政策操作的首要目標,避免政策的反復與徘徊,在首要目標實現的前提下才兼顧其他目標。從我國的實踐看,中央銀行應進一步加強維護幣值穩定、防止資產價格泡沫的政策目標。 再次,中央銀行在經濟金融體系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不僅在金融危機發生后作為“最后貸款人”及時應對和處置危機,更重要的是在經濟繁榮和良好發展時期,能夠“逆風向而動”,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提高對經濟發展可能出現波動的警惕,做到防危機隱患于未然。既要做到對金融危機和經濟發展規律性的正確把握,同時也要客觀認識我國經濟金融運行中的內在矛盾,不斷加強危機管理功能,及時預防和化解金融風險。 此外,從中央銀行角度看,應對金融風險進行重要的區分。對可能造成全局危機的風險和可能產生連帶性和整體性的問題,或從一個機構風險發展為多家機構的金融風險,從一個市場的風險漫延到整體市場的金融風險,屬于中央銀行高度關注的系統性金融風險的范疇,中央銀行應從全局視角著手維護系統性的金融穩定。而對于局部風險和非系統性風險,則應通過市場規則和方式進行化解和處置。 來源:經濟觀察報網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