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基金:成長的煩惱(2)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7月03日 14:10 新經濟導刊 | |||||||||
創新基金三道坎 本刊記者 覃旭 基金規模:擴大,再擴大
“設立創新基金的作用是積極的,我們現在提倡建設創新型國家,設立創新基金必要,作用是可以肯定的,目前的問題是這個基金的總量太小,面窄。”財政部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博士告訴記者。 在企業、創業者那里,賈所長的判斷也得到了證實。 “我們是20多個人的小企業,考慮到我們是做辦公軟件的,這類企業數量多,所以就沒有申請,如果我們獲得基金支持,公司肯定不是現在這個規模與水平。”清華大學計算機專業畢業生溫質銘,畢業后在北京創業,他們的中企動力科技公司沒有獲得基金支持。 比他感受更加深刻的還有重慶的葛云。“對我們這樣的小企業來說,支持100萬公司就可以上一個新臺階。”重慶隆之星公司常務副總葛云感嘆道。 這樣的聲音在西安的一些中小企業里記者也時有耳聞。全國科技型中小企業超過12萬家,獲得基金資助的不超過14%,落選者是多數。隨著新的創新創業高潮的到來,創新基金的資助面還有可能下降。表面看企業成長資金奇缺是個大的障礙,但是實際上創新基金規模太小才是真命題,這個問題的邏輯起點在此。道理顯見,只有基金的規模成長受惠的企業才會多。 “沒有研究中心,沒有與大企業合作的基礎平臺。”這是困惑西安海祥公司總經理李彩琴的大難題。該公司會議室墻上掛滿了各種獲獎證書,總共幾十人的公司目前還不能夠把所有員工集中起來辦公,因為公司現在還沒有自己的辦公樓,更沒有像樣的研發中心。 海祥公司所從事的是聚分技術的運用,這是一個新產業,市場前景好。“要是有研發基地,我們公司的影響力就不同,與別人合作的平臺與層面也就不一樣了。兩年前準備買地蓋樓,規劃都做好了,缺少擔保,現在樓還在圖紙上。” “公司眼下就只能靠自己自我發展,速度慢,眼看著商業機會的流失,我們心疼。”李彩琴補充說。“基金給過2次,而這些資金總的來說,量并不大,對于公司下一步的起飛所需3000萬資金來說,這類資金可以說是杯水車薪。”目前公司的處境是已經渡過危險期,如何發展是個發展中的問題,她希望創新基金可以實現公司質的飛躍,這是需要大資金的投入進入到國際市場的競爭。 基金資金規模小、不穩定,已經不能夠滿足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的需要,14%的入選率可見項目的淘汰率之高,并且落實到每一個項目的資助額也很低,平均不到75萬。目前項目申請的數量越來越多的情況下,創新基金的計劃額度卻呈下降趨勢:1999年計劃額是10億元,1999~2001年,實際每年資助額是8億元左右,但是從2002年創新基金的年度計劃額降到了1億元,現在大約是5個億的規模。如此小的基金規模如何當起推動創新中國的責任? 企業呼喚基金雨露,創新國家需要創新平臺,基金規模過小成為第一關。 隨著基金總量的減少,平均每個項目的資助額也只能夠隨之遞減,1999年75萬降到現在只有不超55萬。“為了保證項目的受益面,每個項目的資助額減少了。這樣更是撒胡椒面了。”獲得基金的企業如此說。 西部科技創新企業重鎮的西安、西南的重慶市在感受立項數目與資助金額逐年上升態勢的同時,感到還有相當多的“黑馬”被放在門外了。“還是有大量有潛力、值得投入的小企業沒有覆蓋到。”西安高新的處管理人員叢先生介紹說。與西安高新處的叢先生有共同感受的還有重慶高新處的管理人員田女士,說到這點感到惋惜:“如果基金可撒的面再大些,我們重慶市就會有一批小企業脫穎而出。” “這些年來,中央財政累計投入創新基金33億,并沒有達到建立之初設定的每年10個億的規模。這個數量對數以萬記的小企業來說,還是太小。”在北京的企業家聚會上,對創新基金資金需求并不強烈的渡過危險期的企業家普遍表示:基金的規模應該加大,只有這樣才能夠適宜創業者日愈增加的現實。 “創新基金的初始定位很明確地表達出創新基金導向性意義,但是如果太小的規模,只會讓創業者對基金日益失望,社會其他資金也難以帶動,而不用說期望的導向性作用。”在浙江、北京、西安、重慶等地,不少企業中層持這一觀點。 基金靶向: 企業?行業?地域? “現在的創新基金似是胡椒面撒下去,而不能夠有重點的投入,雖然大家都高興了,最后的效果并不是太理想。”西安炎興科技軟件公司副總裁留美博士陳剛先生道出了自己的看法。 重慶三峰電子公司總經理也有同感。他們申請基金有著相似的經歷:都獲得過2次基金支持,現在他們的企業都渡過了危險期,公司發展態勢良好。重慶三峰得到過2筆基金支持一次70萬第二次52萬,所做的是ERP。 “現在大部分同類軟件都是用外國的或者在人家的基礎上修修補補,我們是自主的軟件,現在把科研的成果進行轉化為生產力的環節上感到資金困難。我認為基金設計還沒有全抓到核心的地方,一定要把那些有自主創新的科技企業搞上去。現在似胡椒面到處撒,大家都高興,但是產業化的效果并不太好。我們做軟件要投入,軟件開發人員100多號,現在我們就靠已經賣出的產品維持公司的正常運轉,如果有資金,我們的發展就可以起飛。”重慶三峰總經理快人快語。 陳剛說到了企業對基金的一個核心愿望:基金對各類中小企業如何支持才能夠實現效果最大化。每個技術創新企業都需要資金,但是在不同的時間段、不同規模的企業,創新基金之意義都不一樣。 而對北京的溫質敏、重慶的隆之星來說,期待的是雪中送炭的100萬啟動資金,因為他們的企業徘徊在初創期,小額資金都意味著企業生存或者死亡的問題。這樣的企業數量大,對資金的單筆需求量小。 中小企業及創業者渴望創新基金成為引領我國科技企業創新創業的旗幟。“現在我們可以將中小企業按照中小企業的通行標準,將中小企業和小企業分開,小企業可以進一步可以分成不同的階段。我認為政策目標的設計,應該更多側重于對創業階段的中小企業支持。企業不同階段的創新需求特點也是不同的,根據不同的特點,來出臺有針對性的措施,才能使政策達到最好的目標效果。”有專家如此建議。 除了對不同的企業、企業的不同階段要有區分度,對不同的地域、行業也應該有制度上的安排,創新基金該在行業、地域戰略層面的布局也是不可以忽視的。 說到西安西電捷通無線網絡通信公司圈內人不陌生,因為該公司的wap1技術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是有影響的自主創新企業典型。該公司曾2次獲得160萬的基金支持。“我們公司2005年被國家科技部列為典型自主創新企業,也先后被列入西安科技成果轉化工程計劃、西安重大技術創新計劃和專利試點單位。但是我們現在的資金缺口很大,僅就國際專利申請費用就達400萬。”該公司管理部總經理竇振陽告訴記者 “我們希望國家挑選一些非常有意義的項目投入,有重點的支持,基金是否也有布局,持續幾年的支持,我們的項目是國家的重大項目,有博弈因素,國家可否對我們進行重點扶持?”他認真地詢問。 與他有同樣要求的還有重慶的李鏡女士,她是重慶海扶公司的人力部副經理。重慶海扶公司是國內知名的醫療企業,主要從事醫藥領域技術開發與創新,“眾所周知,科技成果產業化要政策的支持,政府要對這些產業發展給以戰略上的支持,如美國就有立法,對生物醫藥業的支持有明確的規定,我們公司業務涉及醫學的上游中游下游一系列鏈條,如果沒有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支持,人才需求都難以滿足。我們的期望是國家戰略層面的支持如立法,應該對自主創新的重大項目需重點扶持。我們現在的困惑是:創新基金是支持項目還是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國家無償資助和貼息貸款是有那么多的條件和較高的門檻。我們覺得應該對獲得過創新基金的企業進行跟蹤,對好的有市場前景的企業要繼續支持,對其后期的產業化要繼續支持。”公司人力資源副經理李鏡說。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專家呂薇也曾建言,不同的行業存在差距,我們對不同的行業評價標準不宜一刀切。比如生物和醫藥項目,他們的開發周期比較長,所以在最終評價指標上不能搞一刀切。 對此,戰略專家們的意見是:創新基金應該考慮結合區域發展戰略、行業發展戰略,在一段時間內相對集中地支持那些對若干區域和行業的具有集聚效應的特色中小企業,以增強中小企業的行業配套能力和區域性的產業集聚效應。 最近,重慶萬道光公司董事長郭林有些著急,因為完不成訂單。這個230萬注冊的小公司生產的LED光電子集成產品,據專業評估認為公司技術專利價值近1000萬元。2006年合同金額840萬意向合同1550萬。小批量產品出來了,但是無設備無資金進行批量化生產,目前無法完成已簽的訂單。“我現在急也沒有用,如果沒有國家支持,我們也很難做得很大。” “我國以往對企業創新的支持偏重于國有大中型企業,中小企業的創新長期在政策層面上不太受到重視。現在對中小科技創新型企業進行支持,這本身是個進步,但是,企業情況千差萬別,應該在制度上區別開,效果更加好。”重慶海扶公司部門經理張女士告訴記者。事實上,就創新基金而言,缺乏對不同階段或不同規模中小企業的分類扶持也是美中不足的事實。 “如果將中小企業按照中小企業的通行標準,將中小企業和小企業分開,中小企業、小企業的發展又分成不同的階段,根據不同規模的企業、企業發展的不同階段有針對性地支持,相信許多企業發展的速度就更快。就基金而言,也能使政策達到最好的目標效果。”北京華恒智信人力資源公司副總趙磊先生說。 清華大學科技創新研究中心研究員高旭東認為:哈佛大學商學院Michale Porter教授研究表明,發達國家的競爭優勢是以產業而不是一個個獨立的企業為基礎的,換句話說就是其企業競爭優勢與企業自身的資源與能力有關,但是更為重要的來源于基于本土的產業支持體系和完整的產業鏈的支持。高水平的相關產業和企業的支持,高水平的市場需求的支持,有效的政府政策支持。 未來建設: 呼吁創新基金大平臺 在如何更有效幫助小企業成長的方法上,財政部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博士分析道:“幫助中小企業有以下幾種方式,無償資助,貼息,參股,創新基金的無償資助的比例較大,就個人而言,我支持基金的積極作用,但是反對以財政撥款為主的方式來支持中小企業,這是個應該被淘汰的方式。參股的方式在基金現實的操作層面上具有不易掌握性。貼息的方式比較好,具有放大效應,具有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我們獲得了創新基金的支持,心懷感激。產品在國內占有20%的市場份額。我們還獲得過商務部等政府資金的支持,量都不大,我感覺是各個部門之間沒有形成合力,似在撒胡椒面。”北京超圖科技公司獲得過創新基金的支持,公司市場部經理楊祖虎先生告訴記者。 創新基金數量有限,但是對社會資源的引導性效果可以無限:帶動了地方政府、風險投資和企業研究開發的投入,因為按照現在的基金配套要求,部分地方政府建立相應的專項資金,形成了資源集成的態勢。“創新基金對我國科技型中小型企業提高競爭力,作用巨大,但不是唯一的路徑,必須和其他力量相結合。我們就經常給本市的創業者說,你們要注意整合社會資源和民間資本。”重慶的高新區管理人員告訴記者。 “我們當然盼望天使投資,但是這種機會畢竟少。”北京東森文化公司總經理溫質敏感嘆道,創業者認為政府的資源是最有效的。“希望政府牽頭做天使基金,新加坡是政府牽頭做天使基金,這類事情政府做就容易,要民間做就有難度。有政府基金的成分在里面,創業者的心態就更加有信心。”西安思安科技公司董事長邢玉民說。 民間資金也在行動。經濟發達區浙江就誕生了第一個民間天使基金。剛成立的紅鼎投資公司專門做天使投資,公司老總項建標在幾年前曾經辦企業的時候也遇到過資金問題,“我身邊很多創業的朋友需要資金支持,在創業初期最盼望得到天使資金的支持,因為要得到創新基金支持那是不容易的,作為基金來說申請的企業太多,可以給的少,門檻是必須的,再說定位是技術創新,有理性的條件。” 項建標希望為創業者、中小企業提供實質幫助,他說:“考慮到目前中國創新與創業大勢,我們在浙江籌備天使基金,希望能夠幫助一些有價值的企業。我們與創新基金有差異的,我們憑感性,覺得企業團隊好、產品好就行,沒有那么多條條框框的要求,只要覺得企業有市場價值,我們就投。但是我的資金太少,目前才2000多萬,可投的企業數目有限,需要更多的民間資金加入到我們里面來。我們準備在浙江多吸納民間游資,把這個天使資金做大。” 創新基金管理中心也在積極探索新的途徑,與國家開發銀行、民間商業機構共同推進并建立“引導性母基金”。“母基金”通過投資于依托科技企業孵化器的創投公司,以及其他符合支持方向的創投公司,引導創業投資重點支持種子期、初創期的科技型中小企業。 事實上,中小企業的發展,取決于企業的自身技術創新能力,更取決于不同政府部門的合力。為了使企業創新創業者創業有一個有機土壤,建立全社會協調、開放和合作的各類組織合作機制勢在必行。眾所周知,合作機制沒有國家意志,就無法提高國家整體創新環境建設水平。為此,科技部中小企業創新基金做了有益的創新:推出路線圖,把有強勢資源的部門集合在創新這個主流平臺上,各方發揮各自對于科技型中小企業不同成長階段的培育優勢,整合資源,此舉的直接后果就是為造就大批優質、健康的科技型中小企業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中國科學院政策所王勝光研究員,在談到創新基金未來運行模式時,曾指出創新基金發展的目標定位應該包含:第一,成為我國政府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目標的源頭。賦予創新基金明確的法律定位,使創新基金成為《促進法》的執行工具。第二,根據中小企業促進法的制度安排,進一步理順創新基金的行政管理體制。第三,擴大基金規模和使用創新基金的安排制度化。 眾多專家的建議核心就是希望創新基金成為匯集政府資源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的主要渠道。能否將中小企業創新基金變成政府支持的公共平臺,不是單一的政策工具,而是我國創新體系建設的一個環節。 “創新基金的定位應該還有成為匯集政府資源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的主要渠道或者一個大平臺。” 引導社會資源支持高成長性科技型中小企業的發展,建立起政府與市場兩種資源無縫連接的政策機制,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做大、做強,這需要創新基金的管理與設計創新,無疑是一次全面而又巨大的為中國中小企業支持“提速”。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